美专家放出狂言,如果中国动用武力统一台海,西方国家可能会冻结中国在海外的3.2万亿美元资产。但这些人似乎没搞清楚状况:中国可不是俄罗斯,中国手里还有底牌,美国要是敢动手,后果将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2024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全球最高的3.2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以美元资产、海外债券和各类投资形式存在。表面看,冻结资产似乎是美国的一张“大牌”。但真动这张牌,后果绝对不简单。 先不说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俄罗斯的十倍,从体量、份额到网络,中国都是全球经济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撑着全球制造链半边天。拿掉中国,全球供应链不是断了几根线,而是根基都塌了。 这位美国专家的设想听起来“高大上”,但他可能忘了,中国也不是手无寸铁。 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的稀土产量,而且不是简单的矿石,而是掌握了从采矿到高精度提炼的完整技术链。 2023年年底,中国首次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美国的军工企业立刻“卡壳”,F-35战机雷达生产线直接受影响。 今年初,中国又把7种高端稀土材料纳入出口管控清单,直接切中西方航空发动机等高端制造的命门。 如果西方真敢冻结中国资产,中国完全可以反手来一波对等操作。目前欧美在华的直接投资超过3.6万亿美元,涉及制造业、能源、金融等核心领域。 这不是谁家的理财产品,而是实打实的工厂、设备、原材料和服务网络,中国完全可以依法冻结、托管甚至国有化部分敏感资产。 再加上中国手里握着超过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张牌虽然一直没打,但并不代表不会用。 2025年4月,中美关税谈判一度僵持,当市场传出中国可能减持美债的风声后,美债利率飙升,美联储紧急干预才稳住局势。 另外一个被西方忽略的现实是,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正在快速下降。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是21%,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已经降到了13%。 与此同时,中国与欧盟、东盟签下多个零关税协议,电动汽车、客机、半导体设备出口渠道拓宽,产能转移早已悄然完成。 人民币结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占比持续增长,2024年跨境支付额同比增长43%,美元的制裁效力正在被稀释。 比起经济,中国在军事和战略上的反制手段同样不容小觑。根据2024年西方军控组织评估,中国当前部署有约1000枚核弹头,洲际导弹已完成全射程测试,覆盖美国全境。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建立起“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能有效限制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 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自己在去年演习报告中承认的现实。 从经济到军事,从金融到产业链,中国的应对工具箱远比外界想象的丰富。美国卡特之流把冻结资产当成“杀手锏”,却忽视了这招一旦用错,可能会变成“自杀按钮”。 大西洋理事会在202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已经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警告:如果西方全面制裁中国银行系统,全球将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贸易受阻,相当于英国2022年GDP的总和。 西方债权人将立即损失高达1260亿美元的资产,1270亿美元的对华直接投资将被冻结或搁浅。 而更大的冲击来自全球日常交易的停滞,仅跨境结算一项,就会造成2.6万亿美元的年交易额中断。 这还只是账面数字。中国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意味着一旦被切断,从芯片到电动车,从服装到日用品,全球数十亿人将直接受影响。 而且西方内部其实也并不团结,2025年3月在伦敦举行的金融会议上,不少欧洲学者就对制裁中国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德国汽车产业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法国奢侈品的消费主力也是中国消费者,他们可不愿再经历像制裁俄罗斯那样的“自残式”苦果。 美国现在既想遏制中国,又不想承担制裁带来的巨大代价,这种摇摆不定的战略,本身就说明他们心里没底。 中国的底线非常明确,台湾问题从来不是外交议题,而是赤裸裸的内政。谁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最终都得掂量一下代价。 正如外交部警告的那样,“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的反制早已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塑造规则。
越来越多西方大儒为中国辩经了。牛津大学教授直接点名批评西方大媒体,他说,包括《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