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俄军随时开打,乌克兰突然喊话中国,请求中方与泽连斯基会面
16万俄军兵临城下,乌克兰喊话北京,说希望尽快安排一次与泽连斯基的正式会晤。这话不是出自乌总统本人,而是由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抛出的,时机很巧,就在俄罗斯宣布夺下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前线多个据点的同一天。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外交请求,而是一张抛向北京的筹码,话术上挂着和平旗帜,实则是一次带情绪的试探。
叶尔马克说得很直接:“中方从未与泽连斯基会面,这很奇怪。”表面在争取中方支持,骨子里却是在甩锅。过去两年,中方派特使跑遍基辅、莫斯科、布鲁塞尔,主动拉和谈,换来的却是乌方官员一次次的冷处理和对华强硬表态。现在战局吃紧,话锋一转,就开始强调中方的“重要作用”。转变之快,不是态度问题,是局势变化到了关键点。
01. 俄军为何选在此时大举进攻?
表面看,是战机成熟。过去三周,俄军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扎波罗热三线同步推进,仅7月中旬,就控制了多个乌军防线前哨。但这轮行动远不止是“惯常推进”,而是俄罗斯酝酿已久的夏季总攻。
据乌方军情报告,俄军在东部边境一线集结了16万人、数千辆装甲车辆和炮兵单位,并重点指向三座城市:库皮扬斯克、波克罗夫斯克、科斯特扬季尼夫卡。这三地若失,顿巴斯全境战局将出现质变。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决定性的“分水岭”式进攻,而促使俄罗斯此刻下手的,是美国——或者说,是特朗普本人——给出的“时间窗口”。
7月初,特朗普对外放话:“再给俄罗斯50天,如果还不结束战争,美国将对俄征收100%关税。”这话听上去是对俄施压,实则对俄军来说是一张“进攻许可证”。
白宫清楚,美国民众对乌克兰战争厌战情绪浓重,中东和亚洲战线又纷纷告急,在11月大选之前,特朗普不想把美国直接拖进欧洲战场。那这50天就是灰色窗口,俄罗斯心领神会。
02. 乌克兰喊话中国,喊的是谁?
乌克兰人不是不懂外交节奏。喊话中方,不是因为突然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而是发现现在唯一还能掂量点分量,又不直接站队俄罗斯的国家,就剩中国了。
西方正在全线收紧。北约秘书长吕特刚刚点名中国、印度和巴西,说这些国家“若继续与俄做生意,将面临二级制裁”。这是第一次,北约把中国列入间接责任方名单,信号极其明确——他们对制裁俄罗斯无能为力,于是开始拉中国“下水”。
这时候乌克兰高层突然抛出“希望与中方会晤”的话,就显得不那么单纯了。一方面,是希望中国向俄罗斯施压,阻止其推进;另一方面,是希望借中国参与,推动一个“对基辅有利”的停火安排,哪怕只是打舆论牌。
但问题在于,这不是第一次乌克兰在关键节点“想起中国”。2023年中期,俄军攻势受阻、美国援助充足时,乌克兰不但拒绝中方和谈建议,还在多个场合指责中国“中立不真诚”;2024年,乌方高官甚至公开称中国在“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几乎将北京放入“敌对阵营”。今天这番话,若无前情,倒还真像诚意满满;可惜世界记忆不短,外交不是速食政治。
03. 中方会接这个会吗?
可能,不急。
中国始终强调“三原则”:劝和促谈、不拱火、不拱油。这不是口头禅,而是结构性立场。与其急着会面,不如看乌方下一步怎么说、怎么做。毕竟一场会谈是否安排,从不是因为哪一方突然“想谈”就可以敲定的。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争的主导权,从来不在基辅。乌克兰喊话北京,本质是希望中国影响莫斯科,但现在的局势,是莫斯科在抓机会打破战场均势,北京若贸然介入,反而成了两头不讨好的角色。
更现实一点说,当前这场俄乌战争,正面战线是欧洲,幕后博弈是中美。中方此时的每一步外交动作,都必须考虑美国的战略动向。在特朗普准备“退出欧洲”而把压力转向中国的当口,北京更不会轻易跳进由乌克兰抛来的这个话题陷阱。
乌克兰喊话中国,是试探,是舆论战,更是战争时间表下的一次焦虑释放。喊话本身不会改变战场走势,但它透露出的信号说明了一点:乌方的“主动权”越来越稀薄,能喊话的对象,已经不多。
接下来几周,如果俄军真在顿巴斯实现突破,乌克兰很可能被迫进入一个“不得不谈”的阶段。而到那时,主动喊话的,可能不只是总统办公室主任,而是泽连斯基本人。只不过,那个时候,谈判桌上的筹码还剩多少,才是问题的关键。
参考资料: 《乌克兰称俄军集结16万人准备总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乌总统办公厅主任呼吁与中方会晤》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