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名农村大叔研究出一款抗震救灾专用机器人,经过反复测试和不断升级后,“鲁班一号”成功问世,然而这个时候,日本却跑来购买其专利,该大叔直接表示:“坚决不卖!”
2010年那会儿,中国还在从汶川大地震的伤痛里慢慢恢复,同时也在琢磨着从那次大灾难里学到的东西。那次地震,好多人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也让大伙儿明白了,在救灾这事儿上,科技得多上点心。
赵修林,一个地道的农村大叔,汶川地震那会儿,他亲眼看见救援人员不顾一切冲进废墟里救人。他心里头想啊,要是有个啥机器能代替人去那些危险的地方,那救人不就更快了,也能少死些人嘛。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专门用于抗震救灾的机器人。
没钱、没人帮忙,他就凭着一股子热情和一堆写满设计思路的笔记本。白天在地里忙活赚口粮,晚上就鼓捣些废旧零件开始尝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他愣是没打退堂鼓。就这么琢磨了好几年,“鲁班一号”终于被他造出来了。这家伙能在废墟里头灵活走动,找人、搬东西都不在话下。经过好多次的模拟测试,性能杠杠的,反应也快,真到了灾区也能顶用。“鲁班一号”一出现,立马就火了。日本那边很快就找到了赵修林,想出大价钱买它的专利。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机器人在地震多的日本能起大作用。但赵修林一口回绝:“不卖!”
他心里明白,这玩意儿不是拿来卖的货物,而是能救命的宝贝。他不想让它变成某些国家赚钱的工具,更怕它被用到打仗或别的不好的地方。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鲁班一号”保护咱们中国人。
最后,赵修林把“鲁班一号”免费送给了国家的救援队。他的这份坚持和信念,让这台机器人真真正正成了咱们老百姓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