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镛(?—1363年),安城(今韩国京畿道安城市)人,高丽王朝末期的大臣,他在早

历史瞭望台 2025-07-19 21:57:18

金镛(?—1363年),安城(今韩国京畿道安城市)人,高丽王朝末期的大臣,他在早年随从还是王子的恭愍王进入元朝的宿卫,到了恭愍王即位后便授予他为鹰扬军上护军,同时他又在征东行省担任员外郎,并被册封为一等燕邸随从功臣,赐予土田奴婢,官拜密直副使,接着又被赐予“输忠奋义功臣“的称号。 在叛臣赵日新之乱时,杀了很多宫中宿卫官员,此时的金镛也在宫中,却唯独幸免,又不护驾,从而引发外界议论,因此在赵日新之乱平息后,就被杖责并流放海岛。 1354年,元朝为讨伐起义军首领张士诚而征兵高丽,恭愍王封金镛为安城君,派他随元军出征,到了第二年回到高丽,官拜知都佥议司事。他与同僚郑世云、洪义与金普争宠。恰逢金普的母亲去世,于是他指使征东行省都事崔介上书请求下令百官实行三年丧事,然后矫诏逼令都评议使司(又称都堂)施行。 恭愍王得知后,于是将金镛于济州岛,并罢黜三年丧事。给了不久他被召回,官拜佥议评理,接着又在1356年得以改任中书门下侍郎平章事。同时他又得以担任巡军万户,除此之外他还招集了无赖将近一千人隶属于巡军,并且还时常让这些无赖跟随自己。 1361年,红巾军东征高丽时,金镛得以挂帅担任总兵官,但却被红巾军击溃,开京失守。于是便在第二年由郑世云挂帅出任总兵官,指挥将领安祐、金得培、李芳实等击退红巾军。 据说,金镛已暗中勾结元朝的奇皇后,并约为内应,阴谋废黜恭愍王,另外拥立高丽的宗室德兴君,事成后册封她为判三司事,因此他才设计杀害安祐等将领,以此便于元军将来能顺利攻入高丽。接着到了后来因为官制改革,他的官位被改称为门下赞成事。 1363年,金镛随从恭愍王摆驾回宫,在途中发生兴王之变,门下侍中洪彦博等被杀,然而恭愍王因为宦官安都赤代替他而死因此幸免于难。与此同时宰相们正在妙莲寺祈祷,听说有变,准备去巡军,集兵抓刺客。 就在这个时候只有金镛不在妙莲寺,于是他先去巡军集合军队,声称讨伐反贼,让其他宰相领兵前往兴王寺,自己守在这里,于是政丞柳濯开始怀疑他,便留下不走。 此后每捉来一名刺客,金镛就不经审讯马上杀死,最后杀了九十多人,被人们怀疑灭口。到了事后以他为讨贼的一等功臣。 新政丞廉悌臣上任后,金镛前去祝贺的时候说:“三大祸患已去除,何乐而不为?”因此当时人们更因此怀疑他是兴王之变的幕后主使,因为他所说的“三患”之一被解读为在兴王之变中遇害的洪彦博,洪彦博在世时还可以牵制他,洪彦博死后就没有大臣能牵制他。 于是恭愍王念及金镛之前的功劳,将他流放到密城郡,之后又派大护军林坚味等将他移至鸡林府,同时又与按廉使李宝林审讯他。他却为自己辩解说:“给我当了八年的三宰(指赞成事),都没有什么得不到的,又岂能有犯上之心?我只不过是要铲除洪彦博侍中而已。” 然而林坚味等人却问到:“那你为何要杀安都赤?”金镛却无言以对,最终他在四月二十日被肢解处死,并枭首于市,同时还被抄家,他的党羽中斩杀了十多人,杖责流放者也有数十人。 金镛被诛杀后,恭愍王为此还追悼不已,并为之泣涕而下,同时还接连叹两次道:“事到如今还有谁可以依靠呢?”于是便指示巡军到此为止,不要再追查他的残余党羽。 #高丽王朝末期的历史人物# #高丽王朝的历史人物#

0 阅读:2
历史瞭望台

历史瞭望台

瞭望历史,把握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