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湖北天门)人,其家族背景显赫,父亲刘焉是汉末群雄之一。

帝王八卦 2025-07-19 23:14:09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湖北天门)人,其家族背景显赫,父亲刘焉是汉末群雄之一。 刘焉在汉灵帝时期曾任太常,目睹朝政混乱,遂向朝廷提出 “刺史改州牧” 的建议,主张将地方刺史改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一建议虽在客观上加速了地方割据,但也为刘焉家族进入益州创造了条件。 刘焉最初的目标是交趾,后听闻益州有 “天子气”,便改求益州牧。刘焉利用数年时间,镇压了益州豪强的反抗,建立了以 “东州兵” 为骨干的军事集团,成为益州实际上的控制者。 刘璋作为刘焉的幼子,原本并非继承人。刘焉的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因参与谋诛李傕之事被杀,三子刘瑁早逝,刘璋遂成为刘焉唯一幸存的儿子。 公元194年,刘焉去世,益州官吏赵韪等人认为刘璋性格温和仁厚,易于控制,便拥立他为益州牧。 赵韪拥立刘璋,其真实目的是掌控益州大权。当他发现刘璋难以完全操控时,便暗中联络益州豪强,于200年发动叛乱。叛乱声势浩大,蜀郡、广汉、犍为等郡纷纷响应。刘璋依靠东州兵的力量,才最终平定了叛乱,但益州本土势力与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在外部,刘璋面临着张鲁的威胁。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首领,刘焉在时,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让其进攻汉中,但张鲁在占据汉中后便脱离了控制。 为了应对张鲁的威胁,刘璋在别驾张松、法正的建议下,决定邀请刘备入蜀。 211年,刘璋派法正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希望借助刘备的力量讨伐张鲁。然而,这一决定却成为了益州易主的开端。 刘备入蜀后,并未立即攻打张鲁,而是屯驻葭萌关,广施恩德,收买人心。刘璋逐渐意识到刘备的野心,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212年,张松因暗中勾结刘备之事败露被刘璋斩杀,刘备与刘璋正式决裂。 刘备率军向成都进军,经过征战,于214年包围成都。此时的成都城内尚有精兵三万,粮草可支撑一年,但刘璋却选择了投降,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刘璋投降后,刘备将其迁往南郡公安,并将部分财物归还于他,仍让他保留振威将军的印绶。 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关羽被杀,刘璋被孙权控制。为了对付刘备,孙权委任刘璋为益州牧。 孙权这样做,可谓将刘备放在火上烤。刘备占据益州,是以武力夺取的,孙权委任刘璋,相当于否定了刘备占据益州的合法性,为东吴日后可能对益州采取的行动寻找借口。 荆州与益州相邻,孙权占据荆州后,与刘备的益州形成了直接的对峙。任用刘璋为益州牧,并将其屯驻在秭归,此地靠近益州边境,可以对刘备的益州构成直接的威胁。 刘璋的存在,就像一颗钉子,钉在益州的门口。此时的益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本土势力、东州势力以及刘备带来的荆州势力等多个派系。 孙权的这个操作,让刘备深感不安。 事实上,在刘备占据益州后,益州发生过多次叛乱。比如,218年,汉嘉太守黄元因与诸葛亮不和,举兵反叛;后来,牂牁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等人也相继叛乱。 虽然这些叛乱并非直接由刘璋引发,但孙权任用刘璋这一事件,无疑增加了益州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让刘备不得不时刻提防。 孙权袭取荆州、斩杀关羽,已经使孙刘联盟名存实亡。而任用刘璋为益州牧,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等于是彻底撕破了脸。 刘备在失去荆州后,势力范围大大缩小,只能依靠益州一地与曹魏、东吴抗衡。此时,孙权在荆州屯驻重兵,并任用刘璋威胁益州,使刘备面临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压力。刘备既要防备曹魏的进攻,又要应对孙权和刘璋的威胁,战略压力急剧增大。 为了夺回荆州,同时消除刘璋带来的威胁,刘备于221年,亲率大军讨伐东吴。虽然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关羽之死,但孙权任用刘璋无疑也是促使刘备下定决心伐吴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就在刘备率部东征之际,刘璋病死了,孙权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棋子。刘璋死后,他的儿子刘阐后来被孙权任命为益州刺史,驻守在交州与益州的交界处,继续对刘备的益州构成威胁。 不过,随着刘备兵败夷陵,病死于白帝城后,蜀汉和东吴关系修复,彼此的矛头又对向了曹魏。如此一来,刘阐也就没有多少价值了,被孙权召到建康当了御史中丞。#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