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7-20 01:58:55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打算给他来一发。 主要信源:(央视新闻——《抗战记忆》)(《陆军第46军抗战史料》原件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45年春天,江西赣州山区。 国民党军队一支小分队在山林间隐蔽休整。迫击炮手陈宝柳身材高大魁梧,正仔细擦拭他那门珍贵的意大利造迫击炮。 陈宝柳的从军之路充满无奈。 他本是浙江温州农家子弟,排行老四,因饭量大、力气足,在贫瘠年代常让家里为口粮发愁。 1943年2月,年仅十几岁的他正在田间劳作,突遭国民党强征入伍。 长官看中其壮实体格,连告别都不允,便将他塞进军营。 当时抗战形势吃紧,新兵训练仓促。 陈宝柳仅受训二十天便被推上前线。 初次实战,他吓得魂飞魄散,非惧死,而是怕死后难见家人。 眼看阵地将失,他急中生智装死,侥幸生还。 团长见他生还且体格健壮,误以为他有本事,便安排他练习白刃战。 结果再战,冲在前头的陈宝柳因缺乏技巧,大腿被日军刺刀重伤败退。 团长怒斥:“白长这么大个子!白吃那么多饭!连个鬼子都杀不了!” 陈宝柳委屈辩解:“我不是杀不了,是不知如何用力啊!” 一次转机降临。 部队弄来两门威力巨大但操作困难的意大利迫击炮。 原炮手难驾驭,常被后坐力震伤。 团长看着闲置的火炮,又瞅瞅人高马大的陈宝柳,灵机一动:“让那大个子试试!” 这活极重:炮弹重达六十斤,搬运装填需力气,更需技巧保护珍贵火炮(当时一师仅配三五门)。 陈宝柳却似与炮有缘,半天掌握要领。 实战中,他炮弹落点精准,命中率高达85%,成为连队火力支柱。 团长大喜,陈宝柳终找到战场位置,不再是“傻大个”。 他摸索出独特战术,令日军苦不堪言。 战斗初期,日军必用榴弹炮覆盖。 陈宝柳指挥炮组象征性还击同类炮弹,非为杀伤,意在迷惑日军,使其误判我方火力。 真正杀招在后:当步兵冲锋胶着时,他带炮隐蔽,待日军密集暴露瞬间,发射威力巨大的迫击炮弹,精准杀伤。 日军常被炸得晕头转向,不明炮弹来源。 此“示弱迷惑,伺机重击”战术屡试不爽,陈宝柳赢得“炮神”美誉。 真正令“炮神”名号响彻全军的,是1945年3月赣州山区一次遭遇。 部队行军间于山坡休整埋伏。 陈宝柳欲去溪边打水擦炮,起身时目光扫过远处山坳,心头一紧。 大榕树下竟聚集三十多名毫无戒备的日军! 战机千载难逢! 他立刻伏低,悄无声息架炮于隐蔽土坡后。 屏息测算距离、角度、风向,目标锁定,果断装弹击发! “嗵!”第一发炮弹尖啸着精准砸入日军休息区中心! “轰隆!”巨响震天,火光中日军死伤惨重,乱作一团。 陈宝柳毫不停顿,趁烟尘未散,微调炮口瞄准挥刀稳阵的军官。 “嗵!”第二发炮弹应声而至,军官当场毙命,日军恐慌溃散。 陈宝柳眼神锐利,捕捉溃逃主方向,深吸气第三次调炮瞄准山路出口。 “嗵!”第三发炮弹呼啸落在溃军必经之路!“轰!”又一片日军倒下。 短短几分钟,仅三发炮弹! 陈宝柳单枪匹马,精准炮击加冷静判断,将三十余日军打得伤亡过半,余者狼狈逃窜,丧失战力。 此战干净利落,战果辉煌。 消息迅速传遍部队及上级指挥部。 “炮神”陈宝柳名号从此响彻军营。 他用实战证明:智慧与技巧结合,可爆发出超越蛮力的威力。 其经历激励士兵:找准位置,勤学苦练,发挥所长,平凡人亦能创战场传奇。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1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