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湾老兵瞒着妻儿寄钱给大陆的原配,没想到,原配居然跟以前的下属“同居

菖蒲繁花居 2025-07-20 05:51:27

1979年,台湾老兵瞒着妻儿寄钱给大陆的原配,没想到,原配居然跟以前的下属“同居”30多年了。 庹长发,1924年出生在四川彭水的一个穷苦人家,家里三个兄弟,他是老大。父亲走得早,母亲拉扯他们兄弟仨,日子过得紧巴巴。庹长发五岁就开始帮着干活,割猪草、挑水、种地,啥活儿都干,愣是没喊过一声累。1938年,他14岁那年,上山割草时被征兵的部队带走,从此跟家乡断了联系。那时候,农村的孩子被拉去当兵稀松平常,可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在部队里,庹长发因为年纪小,最开始只能干些杂活,搬粮食、擦枪,累得满头大汗。四年后,他正式入伍,成了后勤兵。团长易祥看他老实肯干,把他调到身边当勤务兵。易祥比庹长发大五岁,待他像兄弟,教他识字,还在战乱中几次救他命。1943年的一次战斗,庹长发被困在废墟里,差点没命,是易祥冒死把他拖了出来。这份恩情,庹长发记了一辈子。两人一起在枪林弹雨里闯了十一年,情分比亲兄弟还深。 1949年,内战结束,易祥要随部队撤到台湾。临走前,他只能带走两个人,可妻子陈淑珍死活不肯丢下两个幼小的儿子,选择了留在大陆。易祥没办法,只能把妻儿托付给庹长发。他郑重地交代,庹长发也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活着,就得照顾好嫂子和侄子。这承诺一许,就是一辈子。庹长发带着易祥给的地址,来到湖南邵阳县,找到了陈淑珍和两个孩子,还有易祥的老父亲。 初到陈家,庹长发发现日子比想象中还难。陈淑珍出身富户,不会做饭也不会种地,两个孩子还小,易祥的父亲年事已高,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撑着。那年头粮食紧缺,庹长发把自己那份吃的都给了陈淑珍母子,自己饿得不行就啃树皮、吃野菜。为了让孩子有鞋穿,他把自己的解放鞋脱下来,塞上稻草给孩子绑上脚。乡里人有时嚼舌根,说他一个外乡人守着寡妇家不合适,他也不辩解,就住在陈家旁边的破棚子里,风吹雨漏也不挪窝。 庹长发本以为易祥三五年就能回来接家人,可等了五年没信儿,十年也没信儿。他没放弃,咬牙等着。陈淑珍的两个儿子慢慢长大,能帮着干活了,她劝庹长发回四川老家,找个媳妇过自己的日子。庹长发却说,团长没回来,他的承诺就不能断。就这么着,他守着陈家,硬是没娶妻没生子,把一辈子搭了进去。 1979年,一封信从台湾寄来,打破了平静。庹长发拿到信,拆开一看,是易祥写的。信里说,他在台湾已经另娶妻子,生了儿女,对陈淑珍和两个儿子满是愧疚,还寄了点钱,算是补偿。庹长发查了下,得知易祥这些年不仅再婚,还跟以前的下属林某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早就跟夫妻没两样。这事儿像刀子似的扎人,可庹长发没吭声,把钱给了陈淑珍,啥也没多说。陈淑珍看完信,只说日子还得过,没多纠结。毕竟三十年没联系,夫妻的情分早就淡了。 易祥在信里还提了个建议,让庹长发跟陈淑珍凑合着过。庹长发当场写信回绝,说自己把陈淑珍当姐姐,绝不会做这种事。他把承诺看得比啥都重,哪怕易祥那边变了心,他还是认死理,守着陈家不撒手。陈淑珍母子仨靠着他的照顾,日子慢慢平稳,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到了1980年代,两岸开始有点联系,易祥又寄了几封信,语气里全是愧疚,但没提回来的打算。庹长发每次都悄悄收好信,没让陈淑珍母子知道。他还是老样子,天天挑水劈柴,照顾陈淑珍。陈淑珍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庹长发还是不离不弃。2015年,陈淑珍去世,庹长发才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放下来了。他搬到易浩光家住,可每天还是会去陈家老宅转一圈,像是在跟过去告别。 同年,公益组织找到庹长发,问他有啥心愿。91岁的他想了半天,说想回四川看看。志愿者帮他联系上彭水的侄儿,安排他回乡。火车开动,庹长发看着窗外的田野,77年的离乡岁月像过电影似的闪过。回到彭水,侄儿们围着他,喊他伯伯,他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三个月后,他安详去世,身边放着那双旧解放鞋,像是个句号。

0 阅读:55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给你想看的,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