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朝鲜的下场,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援助,一向和美国不对付的朝鲜,这次可算是真拼了,就差把家底全搬空支援俄罗斯。那些炮弹、火箭弹就不说了,关键还出了人力,结果美国说要会谈,俄罗斯就去了了。 朝鲜这么拼,自然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华盛顿那边放话要会谈,俄罗斯没多想就去了。这场景落在一些人眼里,难免替朝鲜觉得不值。毕竟那些送出去的弹药,都是朝鲜军工咬牙攒下的家当。 咱们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向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这不是没缘由的。看看朝鲜现在的处境就知道,大规模军援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美国已经把朝鲜的几家外贸公司列进了制裁名单。连带着朝鲜的海鲜出口都受了影响,海参崴的批发市场里,来自朝鲜的鱿鱼价格涨了三成。 中国的外交策略讲究“稳”字当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咱们一直站在劝和促谈的立场上。给俄罗斯送过防疫物资,也卖过粮食,但军品清单上始终干干净净。这种分寸感,是几十年外交经验磨出来的智慧。 俄罗斯其实也理解。普京在金砖峰会上说,“中国的中立立场本身就是一种支持”。这话不假,光是保持正常的经贸往来,就帮俄罗斯缓解了不少制裁压力。去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更是稳中有升。这种支持,比送几车炮弹更实在。 美国想给中国扣“军援俄罗斯”的帽子,可翻遍海关数据也找不着证据。咱们的无人机卖到全球,却特意避开了俄乌战场。华为的通信设备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但从来没出现在前线的指挥车里。这种精准的“不越界”,让华盛顿的指责显得很苍白。 朝鲜的处境提醒着所有人,军援从来都是把双刃剑。它能解一时之急,也会引来长期的麻烦。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里,针对朝鲜的条款已经堆了厚厚一叠。这次大规模援俄,更是让韩国和日本找到了扩军的借口,半岛的局势跟着紧张起来。 中国的选择背后是清醒的战略判断。咱们跟俄罗斯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不是军事同盟。这种定位让双方都留有余地。俄罗斯不用顾虑中国会被拖下水,咱们也能在国际社会保持灵活的外交空间。 那些说中国“应该援俄”的声音,多半没算清其中的账。一旦军援的闸门打开,美国肯定会借机升级对华制裁。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十分之一,真要是被卷进去,外贸企业得损失多少订单? 劝和促谈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中国派出的特使李辉,在基辅和莫斯科之间跑了五趟。虽然没立刻促成停火,但至少让双方坐在了一起。这种努力,比送再多炮弹都有价值。 朝鲜的付出值得尊重,但中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搞军事援助,不等于袖手旁观。用经济合作稳住大局,用外交努力推动和平,这种方式或许慢,但走得更稳。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从来不是赌身家的豪赌,而是细水长流的智慧较量。
一场军援,彻底改写了朝鲜的命运!谁能想到,朝鲜卖炮弹给俄罗斯,居然卖成了“外交通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