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一个台湾和尚突发脑溢血去世,弟子却没有把他的遗体火化,反而放到一个缸里密封了起来,五年后开缸一看,尸体“五官分明,全身完好”,简直匪夷所思! 慈航法师,俗名艾继荣,1895年出生于福建省建ning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私塾先生,家中常年书声琅琅,案几上摆满经史子集。母亲贤惠,邻里和睦,家境温馨。可惜好景不长,十岁那年,弟弟因高烧夭折,母亲悲痛过度,头发一夜花白,很快病逝。两年后,父亲也去世,留下十三岁的继荣孤苦无依。外婆把他接到舅舅家,舅舅开制衣铺,生意红火,僧人的袈裟多出自他家。继荣常送衣到寺院,耳濡目染僧人诵经的庄严,渐渐萌生出家念头。十七岁,他在泰宁县庆云寺剃度,法号慈航,从此踏上佛门之路。次年,他赴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开始云游四方,参访高僧,潜心修习禅宗与净土法门。 慈航法师的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早年遍访九华山、普陀山、栖霞山等地,拜谒谛闲、圆瑛等大师,虚心求教,钻研佛法。1927年,他进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系统学习佛教义理。1930年,他远赴缅甸仰光龙华寺弘法,面向华侨宣讲大乘佛法,声名渐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以佛教讲习班为平台,揭露日寇侵华罪行,呼吁僧众与信徒护国救民。1939年,他随太虚大师访问印度、斯里兰卡,驳斥日方散布的谣言,强调佛教徒应以救国为先。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无数听众。1945年抗战胜利,他欣喜若狂,诵佛号庆祝国家重光。 1948年,慈航法师应邀赴台弘法,落地台湾后,他在中坜圆光寺创办佛学院,培养僧才。次年,佛学院因故停办,他转至汐止静修禅院,继续传法。1950年,他在弥勒内院创立护法会,亲自制定规约,吸引各地学僧与居士。他生活简朴,每日清晨领众诵经,夜晚批改学僧笔记,教导弟子以慈悲济世,以智慧弘法。他的教诲深入人心,为台湾佛教复兴打下基础。慈航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还以爱国情怀著称。他常说,佛教徒应以护国为己任,修行与救世并重。他的言行影响深远,弟子们视他为精神指引。 1953年底,慈航法师自感时日无多,向弟子交代后事。他嘱咐翌年四月将圆寂,遗体无需火化,需置于陶缸密封,五年后开缸,若肉身腐坏则埋葬,若完好则装金供奉。1954年5月6日,农历四月初四,他突发脑溢血,端坐圆寂。弟子们遵照遗嘱,将其遗体保持跏趺坐姿,放入陶缸,缸内填满木炭与香灰,封口后置于弥勒内院后山基塔。五年后,1959年5月19日,弟子们开启陶缸,发现法师肉身未腐,五官分明,皮肤呈紫褐色,触之有弹性,眉毛略有生长。弟子们将肉身取出,以金箔包裹,供奉于弥勒内院正殿,成为台湾佛教史上的奇迹。 慈航法师肉身不腐的消息传开,震动台湾佛教界。信众蜂拥而至,朝拜这位肉身菩萨。弥勒内院香火鼎盛,每年佛诞,信众云集,供桌上鲜花堆叠,诵经声不绝于耳。他的金身端坐莲台,袈裟褶边在烛光下闪耀,吸引海内外朝圣者。2007年9月17日,慈航法师的分身圣像回归福建泰宁庆云寺,仪式隆重,僧众列队,钟鼓齐鸣,圣像在花瓣雨中被迎入大殿。他的130万字《慈航大师全集》流传后世,内容涵盖佛学义理、修行心得与爱国论述,成为研究台湾佛教的重要文献。 慈航法师的生平与肉身不腐的奇迹,展现了他对佛法与国家的双重奉献。他从福建乡间的孤儿成长为一代高僧,足迹遍布中外,始终以慈悲与智慧影响世人。他的爱国精神激励两岸佛教徒,肉身不腐的奇迹则为佛教史增添神秘色彩。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佛法力量,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护教救国的信念。
1954年,一个台湾和尚突发脑溢血去世,弟子却没有把他的遗体火化,反而放到一个缸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7-20 18:05:20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