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美国现在积极拉拢俄罗斯,就是断定中美一旦为东南亚问

史止镜 2025-07-20 22:55:37

“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美国现在积极拉拢俄罗斯,就是断定中美一旦为东南亚问题产生冲突,俄罗斯只会看着双方开战,因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在“观察者”立场,现在就该轮到俄罗斯来观察了....

最近美国某些战略“砖家”又开始贩卖焦虑:“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理由是美国正在积极拉拢俄罗斯,一旦中美在东南亚爆发冲突,俄罗斯必然像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作壁上观”一样冷眼旁观。这种逻辑乍一听似乎有理,但就像用算盘计算量子力学,完全搞错了时代背景。美国人抱着冷战思维的僵尸不放,却忘了中俄关系早已进化成超越阵营对抗的新型大国合作模式。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坚持中立立场,本质上是基于《联合国宪章》的主权平等原则,而非对俄罗斯的“背叛”。这种中立恰恰体现了大国应有的责任感——不火上浇油,不选边站队,而是推动和谈。就像医生不会在两个斗殴者之间递刀,而是努力止血包扎。美国却将这种中立歪曲为“骑墙”,甚至幻想以此离间中俄,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从未因中立立场而停滞。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项目如“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稳步推进,军事领域更是举行了“安全纽带-2025”三国联合军演。这种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的长期战略选择。美国想用“中立”做文章,无异于用火柴点燃核电站——既危险又可笑。

美国拉拢俄罗斯的如意算盘,其实是建立在两个错误假设上:一是俄罗斯会为了短期利益放弃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二是俄罗斯会天真地相信美国的“善意”。但现实狠狠打了美国的脸。2025年4月,当美国试图通过豁免关税讨好俄罗斯时,普京政府毫不犹豫地继续猛攻乌克兰战场,并明确表示“中俄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这种态度,让美国的拉拢活脱脱变成了一场单口相声。

俄罗斯的选择背后,是对自身利益的清醒认知。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加深,2023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比例超过90%。这种深度绑定,岂是美国几句空头承诺就能动摇的?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清楚,与中国合作不仅能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战略支撑。例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俄联手否决了美国推动的涉伊决议,这种协同作战,让美国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

美国最大的错误,在于用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思维看待中俄关系。事实上,中俄关系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同盟模式,形成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和核心利益。例如在台湾问题上,俄罗斯始终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时,俄罗斯也积极呼应“全球安全倡议”。

更让美国破防的是,中俄合作正在重塑国际秩序。在东南亚,中俄共同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而美国却因担心影响其“核保护伞”迟迟不愿签署;在经济领域,中俄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打通俄罗斯—满洲里—成都—昆明—万象—曼谷国际铁路大通道,这种互联互通的布局,让美国的“印太战略”显得像小孩子过家家。

美国炒作“中美东南亚冲突”,本质上是想制造新的冷战前线。但这种企图,在现实面前显得既愚蠢又徒劳。首先,东南亚国家普遍奉行不结盟政策,更倾向于与所有国家发展合作关系。例如老挝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积极推动中俄老三方合作,支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这种趋势,岂是美国几句恫吓就能逆转的?

其次,中俄在东南亚的合作,不是为了对抗美国,而是为了共同发展。例如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的对接,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为沿线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种合作带来的红利,让美国的军事威慑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试图用“中立”做文章拉拢俄罗斯,本质上是用19世纪的战术打21世纪的战争。中俄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而是建立在战略互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深度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让两国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更在国际事务中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中流砥柱。

历史终将证明,美国的“拉俄制华”不过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政治秀。而中俄携手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才是引领世界走向和平与繁荣的正确道路。那些还在做着冷战美梦的美国人,该醒醒了!

0 阅读:418

猜你喜欢

史止镜

史止镜

做事公正一小时 胜过祈祷五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