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评论区里说:“大量的基建造福了一方人,这是隐形的。我所在的新疆,去南北疆的县级市,马路八车道,到处都是绿植,还有人工景观河。这些都是GDP,但并不体现在工资。” 事实如此。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好问题。 在我国,大量的基建可不仅限于马路、绿植、景观河这些。全国范围天量的义务教育、高等院校所需的基础设施、整个的医疗系统、让西方刮目相看一个比一个巨无霸高等级的崭新机场、星罗棋布的高铁网络等。这些还包括眼睛看不见的新基建,比如全球范围覆盖率最好、网速最稳定的无线上网环境等等等等。中国拥有太多太多数量庞大的现代化高等级基础设施。 那么问题来了:这天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天量资金从何而来??要知道,政府并不创造财富,政府只负责收税,再根据预算安排把钱花出去。而如果只是依靠收税就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能?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莫过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的基础设施,在今天的中国面前,早就显得相形见绌。中国的基础设施,让多少美国人艳羡。毕竟没有谁会拒绝,以低成本的方式享用中国式先进发达的基础设施。 这里面的秘密就在于:中国特色的土地金融。 普天之下,中国全国土地所有权皆属国有,但可以出让七十年土地使用权给开发商,地方政府一次性将七十年的地租拿到手。而开发商又将土地使用权抵押给银行融到资金进行开发。开发商将房子卖给购房者,最终购房者支付了首期款,背下三十年的住房按揭贷款。纵观整个世界,能达成这个闭环条件的大概只有中国一家,别无分店。 而地方政府收到从城市土地里泵出来的巨额资金,就有条件可以大手笔投资城市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尤其是地方官员的升迁必须围绕gdp为重点考核的制度之下,在全国范围展开县域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这让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史无前例的高效。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反过来返哺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 这个土地制度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造就的,在现实中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来说,这都是一种全球范围史无前例的制度优势。 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房价需要保持平稳。一旦房价出现大跌、尤其是这些年如此巨幅且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且长期下跌,必然引发海啸般的灾难:不仅上述所述制度优势荡然无存,房价巨幅下跌导致的大规模二阶效应才是更要命的。这让过往所有购房者的存量财富大幅受损,殃及消费市场,更可能因此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最后,我想以另一个评论区的留言,来作为本文所论述逻辑的最好注解。这不仅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福祉,更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这个评论区这样说: “我个人理解是,居民用巨额房贷背负起经济建设的巨大开支。现在高位接盘者面临巨额房贷和房产价值大幅缩水两大问题。但如果房价持续大幅下跌或居民收入持续缩水,居民大量不偿还房贷,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银行系统崩溃。” 顺便说一下,我们50%以上的居民存量房贷是在2017年以后才“泵”出来的。而截止2025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已有23个城市的房价跌回到了2010年,而且还在继续下跌中,根本看不到止跌回稳的迹象。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非常确定地说,打断房地产这根经济的巨锚,就是这轮经济大萧条一切根源中的根源。没有之一。 然而,早在2021年的时候,我留意到有人说房价要合理,必须跌回到2018年。然后,在全国性大跌且普遍跌回到2016年的背景下,又有很多人说,房价要跌回到2010年才合理。再然后,最近又有人说,房价要跌回2006年才合理。 我很想问问这么认为的人,他们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工资跌回到2006年的水平呢?如果不能,为什么唯独偏执地要求房价要跌回到近二十年前的2006年? 要知道,城市天量的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这反过来必然会投射到城市不动产的价值上。不仅如此,东南沿海城市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的财富,还通过转移支付极大地间接促进了西北欠发达地区,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南北疆县级市。然而,你今天却非要将城市不动产的金融属性强制打掉,美其名曰房子只能有居住属性。 摧毁一个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具欺骗性的莫过于乌托邦。
【琅河财经】评论区里说:“大量的基建造福了一方人,这是隐形的。我所在的新疆,去南
小辰读商业
2025-07-21 09:12:11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