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生产线为什么不能打包给巴基斯坦?其实原因很简单: 生产线给了巴基斯坦最多也

果儿谈国际 2025-07-21 10:55:33

歼十生产线为什么不能打包给巴基斯坦?其实原因很简单:

生产线给了巴基斯坦最多也是组装而已,关键技术怎么学发动机和雷达,就像富士康组装了几十年苹果,他也不会做芯片和系统。   我国工业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现在巴基斯坦工业不如二十年前中国,怎么可能做出最新一代雷达和发动机。   印巴边境一场空战后,巴基斯坦国内对歼-10CE的热情空前高涨。   年初那次交锋中,巴空军驾驶这款中国制造的三代半战机,配合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Block3,创下击落印度5架战机的纪录。   一夜之间,巴境内媒体和民众呼声四起,不仅要买更多歼-10,还希望中国把生产线直接搬到巴基斯坦,实现本土化快速生产。   歼-10对巴基斯坦的吸引力实实在在。它配备的霹雳-15导弹射程达200公里,配合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实战中甚至压制了法国售价2.53亿美元的“阵风”。   巴方若在本土生产,理论上既能快速扩充空军规模,又能节省大笔外汇。然而工业能力的鸿沟,让这条看似双赢的路根本走不通。   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的现状很说明问题,三十多年来,他们通过组装中国战机积累经验:从早期的歼-6、强-5,到千禧年后联合研制K-8教练机,再到如今的JF-17“枭龙”。   特别是枭龙项目,巴方持有58%股份,在卡姆拉建立了生产线,逐步掌握机体制造和部分航电组装。   7月,最新版JF-17 Block3高调亮相英国航展,挂载霹雳-15E导弹展现性能,还拿下了阿塞拜疆46亿美元订单。但枭龙本质上属于“超级歼七”,是轻型三代机的低配型号。   反观歼-10,历经从俄制发动机到完全国产化的蜕变,是中国航空工业真正的里程碑。   它的制造链涉及上千家供应商,从特种合金冶炼、精密数控加工到相控阵雷达芯片,无一不依赖中国全工业门类的支撑,这种能力全球独一份。   巴基斯坦连基础工业材料都需进口,即便拿到歼-10生产线,结局很可能像富士康组装几十年iPhone——会用,但永远造不出芯片和系统。   二十年前,即使美国手把手教全套技术,中国也造不出F-22;如今巴基斯坦的工业基础尚不及九十年代的中国。   等巴方真正消化三代机技术时,按中国战机研发周期推算,六代机恐怕都已列装部队。   潜在的技术泄露风险同样让中国不得不慎重!尤其近年巴基斯坦与土耳其军事合作加深,后者仿制能力颇强。   不过这不意味着拒绝合作。中巴探索的是更可持续的路径。   枭龙项目就是范例,巴方从组装零件起步,逐步参与Block3机型改进,如今竟能向欧洲出口整机。   中国纺织、机电等产业链正在向巴转移,这些看似“低端”的产能,恰是夯实工业地基的钢筋水泥。等巴基斯坦培养出足够工程师和产业工人,掌握三代机生产才真正可期。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果儿谈国际

果儿谈国际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