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留给中国“三大教训”:别迷信导弹,别轻视美国,别心慈手软。这次俄乌冲突,虽然

阿智通鉴 2025-07-21 11:59:21

俄军留给中国“三大教训”:别迷信导弹,别轻视美国,别心慈手软。这次俄乌冲突,虽然跟咱们没啥关系,但俄军却给中国留下了“三大教训”,一来是不能迷信导弹,二来是不要轻视老美,三来是不能心慈手软,这分别该如何解释呢?   先说导弹这事儿。俄军打了三年,导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外甩,光2022到2023年就砸了5000多枚,现在总数早破万了。可结果呢?乌克兰的指挥中心炸了又建,弹药库塌了又补,甚至连北约援乌的“爱国者”导弹都能拦下一拨又一拨。   问题出在哪儿?导弹这玩意儿就像拳击手的直拳,能打疼人但没法把人揍趴下。俄军光靠导弹炸,陆军却跟不上节奏,前脚炸了机场,后脚乌军就能从波兰调来新装备。这就好比你点了外卖却不给配送费,最后只能看着订单过期。   中国的东风-17虽然厉害,但若没有海军陆战队跟着抢滩,没有无人机群扫雷,导弹轰出来的缺口早晚得被填上。现代战争不是单打独斗,得是“导弹开路+陆军冲锋+电子压制”的组合拳,缺一环都得栽跟头。   再说美国这头老狐狸。俄罗斯战前大概没想到,美国能把整个北约绑在战车上输血。从“海马斯”火箭炮到F-16战斗机,从情报共享到卫星侦察,美国把乌克兰变成了自己的“代理人实验室”。   更绝的是,美国还玩起了“离岸平衡”——自己不出兵,却让欧洲出钱出人,既消耗了俄罗斯,又巩固了北约控制权。中国得明白,美国的可怕不在航母数量,而在它能把盟友变成“战争充电宝”。   就算咱们工业产能是美国的三倍,但真要开打,美国拉着北约一起制裁,芯片断供、海运封锁,这苦头可不好吃。所以啊,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里,除了打航母的东风-21D,还得有破制裁的后手,比如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比如和中亚、中东的能源管道,这才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最后说说“心慈手软”的代价。俄军最让人看不懂的,就是明明能炸掉波兰的美军转运基地,却只敢在边境放冷枪;明明能干扰北约的卫星信号,却让乌军天天用星链指挥反攻。这就像打架时攥着拳头不敢打实,结果被对手骑在头上捶。   看看解放军的战术推演:一旦台海有事,第一波导弹不仅要打台北,还要炸冲绳的美军雷达站,瘫痪关岛的B-52机库。这不是好战,而是掐住敌人的“神经末梢”。   俄军吃的亏就在这儿——限制战争规模等于给对手留活路。美国的卫星在天上盯着,北约的武器在地上运着,你不打痛它,它就会慢慢耗死你。所以说,真到了关键时刻,就得学古人“围魏救赵”,把战场扩大到敌人的支点上,让它顾头顾不了尾。   这三场教训合起来看,其实就一个道理:现代战争是系统与系统的对抗,是战略定力与战术灵活性的博弈。中国这些年搞“三位一体”核打击,搞全域联合作战,可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从历史血水里悟出来的生存法则。   俄军的导弹雨没能砸开基辅,却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武器再先进,没有体系支撑就是一堆废铁;美国的军援再凶猛,没有战略纵深也撑不了多久;战争再残酷,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只能被动挨打。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