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7年,我军截获了一匹战马,然而当贺龙在得知这匹马的特征后,心中大惊,他当即下令:宁愿损失一个师也要找到马的主人! (参考资料:2015-07-0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缅怀“独臂将军”贺炳炎:曾被誉为“红军中的赵子龙”) 在战场上,一个师的建制意味着什么?是几千条人命,是足以扭转局部战局的铁拳,可是在贺龙元帅眼里,有一个人的价值,竟然超过了一个师,他曾当着全军下令:“我宁失一个师,也不能失一个贺炳炎!” 这句掷地有声的命令,主角正是贺炳炎,他究竟是怎样一个猛人,能让元帅下此决心? 故事得从他年轻时说起,1929年,16岁的贺炳炎投身红军,很快就因一股不要命的狠劲儿出了名,一次,部队缴获战马后撤离,他发现司务长不见了,敌军已经回城,回去就是九死一生。 可贺炳炎二话不说,单人单骑冲回城里,在枪林弹雨中一把捞起还在店里买东西的司务长,架上马背,挥着大刀又杀了出去,这一仗,让他得了“红军赵子龙”的名号,也让贺龙注意到这个“可造之材”。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长征,1935年,贺炳炎已是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负责为大部队开路,在云南瓦屋塘,部队被国民党军死死压制在山下。 地形陡峭,重机枪根本无法架设,贺炳炎没多想,吼了一嗓子“跟我冲”,自己率先弓着身子在灌木丛里往前猛突。 当贺炳炎再次起身振臂高呼时,身边的战士却惊呆了——他挥舞的是左手,而他的右臂,从胳膊到手,已被炮弹炸成一滩烂泥,只剩几丝皮肉连着肩膀,即使这样,他依然在指挥,直到红军攻下山头,他才倒下。 贺龙赶到时,看到爱将这副模样,眼都红了,军医说,手臂保不住了,必须马上截掉,否则命难保。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手术器械只有一把从老乡那借来的木工锯,消毒方式是放在水里煮一个小时,没有麻药,只能用毛巾堵住嘴,再派几个壮汉死死按住他。 谁知手术进行到一半,剧痛让贺炳炎从昏迷中醒来,他竟推开按着他的战士,对着瑟瑟发抖的军医说:“我自己都不怕,你怕什么?接着锯!” 整整两个多小时,贺炳炎嘴里的毛巾被咬得稀烂,硬是没再吭一声,术后不过六天,这个男人又出现在了马背上,率队冲锋。 贺龙把换下来的碎骨用手帕包好,每次战前动员,都会拿出来给战士们看:“这是我们红军师长贺炳炎的骨头!” 抗日战争爆发,贺炳炎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在雁门关设伏,两次痛击日军运输队,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贺龙对贺炳炎的偏爱几乎不加掩饰,冀中军区领导吕正操向贺龙要干部,点名要贺炳炎,贺龙笑着回绝:“光一个贺炳炎不行,他得配一套班子。” 最后,贺龙调拨了50多名骨干支援冀中,唯独留下了贺炳炎,在他看来,贺炳炎不是一个干部,而是一套能打胜仗的作战体系。 也正是在解放战争中,贺龙那句“宁失一个师”的命令有了最直接的印证,1947年,贺炳炎上任途中,意外撞上国民党保安团,因为口令不对,双方当场开火,贺炳炎本人虽成功脱险,但马匹和物资却被敌人牵走。 消息传到贺龙耳朵里,只剩“人马皆失”,他当即以为贺炳炎已遭不测,雷霆震怒,立刻下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人抢回来,这才喊出了那句命令。 当然,这更像是一场乌龙,贺炳炎很快就走到了指挥部,随即指挥部队攻克蟠龙镇,全歼敌军六千余人,还把自己那匹被抢走的黑骡子给缴了回来。 1945年,贺炳炎在延安见到了毛主席,他下意识地用仅有的左手敬礼,毛主席连忙上前握住,亲切地说:“你是独臂将军,免礼!从古到今,哪有几个独臂将军?只有我们红军,才能出你这样的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可惜,常年的征战和一身伤病,让这位将军的生命透支得太快,1960年,他因病在成都逝世,年仅47岁。 贺炳炎的一生,就是一部用血肉写成的传奇,他用一只手臂,扛起了一面旗帜,所谓“价值超越千军万马”,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用钢铁般的意志换来的最高认可。
[太阳]1947年,我军截获了一匹战马,然而当贺龙在得知这匹马的特征后,心中大惊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21 12:01:09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