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国防部近期的施压。 帕特·康罗伊这个人,从小在新南威尔士州中海岸长大,那地方靠海,生活节奏慢。他高中在戈斯福德念书,之后去悉尼大学学经济学,2000年拿了荣誉学位。毕业没多久,他就钻进工会圈子,在澳大利亚工人联合会干高级职位,帮工人争取权益,处理工业纠纷。2007年他第一次试水联邦选举,没成,但没灰心。到了2013年,他终于选上肖特兰选区的议员,后来连任好几次。在议会里,他管过公共账户委员会和国防分委员会,积累了不少国防和经济经验。2022年工党上台,他当上国防工业部长,还兼管太平洋事务。平时工作就是监督本土军工制造,推动自给自足。他有俩孩子,还喜欢橄榄球,业余时间偶尔玩玩。作为部长,他总强调实际决策,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这背景让他在面对美国压力时,能保持一种务实的态度。 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开始施压,通过信函和高层通话,要求澳大利亚明确在台海潜在冲突中的角色。美方强调联盟义务,希望澳方考虑部队部署或后勤支持,分担亚太责任。澳大利亚政府内部评估风险,包括经济影响和主权问题,总理办公室和国防部多次开会讨论。 7月12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个动态,指出美国敦促澄清立场。次日,康罗伊在广播节目中回应,不讨论假设情景,派遣部队由当时政府决定。这回避了预先承诺,突出主权独立。节目后,外交部发声明,支持台海稳定,军事行动基于实际情况。这个回应引发关注,美国媒体看到盟友分歧,澳大利亚国内觉得理性。美方继续私下施压,但澳方坚持立场,避免卷入未定冲突。 澳大利亚清楚,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贸然选边不划算。康罗伊的表态体现了外交策略,平衡大国压力,保护自身利益。事件后,总理阿尔巴尼斯访问中国,覆盖上海、北京和成都,会见企业代表,讨论贸易深化,推动能源和农业合作。双方审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伴随商业代表团,体现经济重视。澳大利亚在亚太定位微妙,作为美国盟友,又和中国贸易紧密。这次事件暴露平衡难度。 美国施压不是新鲜事,二战后澳美联盟牢固,但现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大增。澳大利亚出口铁矿石、煤炭主要靠中国,2024年贸易额超1500亿澳元。康罗伊回应是政府共识,避免被拖进不确定冲突。从历史看,澳大利亚参与过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但那些跟美国步调一致。现在台海风险更高,成本可能超出收益。澳方评估显示,军事介入影响经济稳定,国内舆论不支持。康罗伊管本土制造,强调自给自足,这反映在回应中,不想依赖外部承诺。国际反应多样,日本类似压力,但回应谨慎。澳大利亚决定让观察者觉得聪明,保住灵活空间。未来类似施压还会来,但澳方继续走中间路线,外交多边化。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
文山聊武器
2025-07-21 19:25:5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