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德国要开干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8日报道,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命令

菲菲谈国际 2025-07-21 19:53:43

俄罗斯和德国要开干了!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8日报道,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命令,终止俄德两国1996年签署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相关文件已在官网发布,俄外交部也将告知德方。   2012年双方军事贸易额达到12亿欧元峰值,德国精密机床占俄罗斯军工进口量的67%,俄罗斯火箭发动机技术也反向输出到德国航天领域。   但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关系开始变味。德国冻结俄军工资产,俄罗斯限制稀有金属出口。   到2023年,双方军事贸易额暴跌至不足3000万欧元,只剩二手卡车零件和过时雷达组件。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协议终止前实际合作已名存实亡,贸易额仅为峰值的2.5%。   俄乌冲突彻底撕破脸。德国不仅给乌克兰“豹2”坦克和IRIS-T防空系统,还推动欧盟对俄实施十轮制裁,涉及半导体、数控机床等关键领域。   这直接冲击俄罗斯军工生产,圣彼得堡造船厂因缺德国精密镗床,护卫舰建造周期延长40%;喀山直升机厂因无法获得德国碳纤维材料,卡-52年产量下降30%。   俄罗斯反制也不含糊。   2023年以“间谍罪”逮捕德国博世集团驻喀山代表,指控其窃取S-400雷达技术。同年12月单方面终止与德国MTU公司的潜艇发动机合作,导致德国海军212型潜艇升级计划停滞。   这种“互相卡脖子”让协议里的“技术共享”成了笑话。   协议终止对中国军工产业产生“倒逼效应”。   深圳某惯性导航企业突破德国垄断的光纤陀螺技术,精度达到0.001°/小时,订单量2024年翻三倍。   该技术已应用于国产055型驱逐舰导航系统,替代德国西门子产品,还反向出口伊朗用于升级“霍尔木兹-2”反舰导弹。   北京星网宇达公司建立国内首条全自动化光纤环生产线,成品率从60%提升至92%,成本降低40%。   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光纤陀螺产品价格仅为德国的65%,精度达90%,吸引沙特、阿联酋等国下单。   这种“安全困境”在《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废除后加剧: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德国在波兰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形成新对峙线。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独特角色。   中俄伊“安全纽带-2025”联合演习中,052D驱逐舰与俄“瓦良格”号、伊朗“贾马兰”号共享战术数据链。   052D搭载的新型拖曳线列阵声呐在演习中成功探测模拟潜艇目标,技术指标获俄伊认可。   任何依赖单一供应链的产业都脆弱不堪,而在制裁风暴中坚持自主创新的国家,终将在重构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动。   国际局势的风往哪吹,产业升级的帆就往哪张。未来的全球军工版图,或将由那些在变局中敢于破局的国家重新绘制。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