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书有点倦怠,看了会儿《西游记》消遣。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一回中的樵夫实在是个妙人,樵夫所唱山歌引经据典,意境融彻而又道韵流露。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猴子问起山歌缘由,樵夫自言“散心、解困”,乃相邻神仙所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樵夫与仙人为邻,为什么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早早修仙问道?果不其然,书中借猴子之口替我们发了问,樵夫说自幼命苦,父亲早逝,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而今老母尚在,给出了“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的回答。乍一看樵夫为尘缘所困,颇为可惜,但细想之下便觉樵夫恰是心性过人。表面看是世间缘法尚在,不能离世修行,但世间缘法本身,岂非就是一场修行。几年前有次我在花神宫小住,恰逢有个年轻人想要出家入道,当家李道长便问其父母当如何,妻儿又当如何,劝诫修行不在于出家形式,要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也。修行不是轻松的事情,如果连世俗都无法面对,又谈何修行呢?所谓“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即是如此。
接下来猴子便让樵夫指路,这个指路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樵夫不算真的修行人,又何以指出修行处所,直指路径。实则以路寓“路”。所指又是哪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是隐晦言“心”,“灵台”即是“心”、“元神居所”,《黄庭经》云:“灵台郁蔼望黄野”,“方寸”本义一寸见方,极言其小,常引申为心中,如“方寸大乱”,至于“斜月三星”,心”字笔画“㇃”卧勾为斜月,三点为三星,亦是心字,修行须修心。
后面猴子想让樵夫带路,并许以好处,这好处也许是真,也许只是猴子画的饼,但樵夫果断拒绝,直言“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看似市侩,实则知所为,知所不为,道心坚固,更凸显平凡修心者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