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汉时期名臣,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蔡邕在当时颇具盛名,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

浩然说文史 2025-07-21 23:34:10

作为东汉时期名臣,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蔡邕在当时颇具盛名,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蔡邕的文学地位是逐渐下降的。 而这种地位的下降,仔细探究,大约是从西晋开始的。 东汉末年,蔡邕是个很负盛名的家伙,马日磾认为他“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不仅长于文学史学,而且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应当排在第一梯队。蔡邕被杀以后,也是“搢绅诸儒莫不流涕”,郑玄更为之叹息,“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则将蔡邕和张衡并称,《典论》提到王璨的文章时,评价“虽张、蔡不过也”,到了晋代,这种张蔡并称的现象依然存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郤正说 “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可见此时,张衡和蔡邕依然在同一梯队。 但差不多也是从这时开始,学者们就对蔡邕有了一些微词,认为他主要长于碑文,其余不值一提。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陆云,他认为“蔡氏所长,唯铭颂耳。铭之善者,亦复数篇,其余平平耳。”人们对蔡邕的赞颂也集中在他的碑铭等韵文之上,如东晋李充《起居诫》就说:“中世蔡喈长于为碑”。 范晔作《后汉书》,则是把目光主要集中在蔡邕的政论和奏疏,似乎更倾向于把蔡邕当做政坛人物对待,而忽视其文学家的身份。 到了南北朝时期,刘勰作《文心雕龙》的时候,蔡邕的身份已经从文学大家变成了碑铭专家,《文心雕龙》一书中论及蔡邕的次数,少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人,曾经和张衡齐名的蔡邕,已经比他差了一个梯队,被踢出了一流文学家的梯队。 而《文心雕龙》对蔡邕的观点,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代昭明太子编写的《文选》中,蔡邕入选的文章,远远少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人,甚至少于吴质、嵇康、张华等人,而且选中的蔡邕两篇都是碑文,其他作品都未入选。 蔡邕最终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二流作家。 参考: 吴从祥:《从文坛大家到碑铭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

0 阅读:0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