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没死!”1984年,广西独立师班长李陶雄不幸重伤,送医之后被宣布已经死亡,但是在火葬的时候却出现奇迹了。 1984年,茅山战场硝烟弥漫,广西独立师班长李陶雄率队冲锋,炮火中身受重伤,血肉模糊被送往战地医院。医生检查后宣布他已牺牲,遗体准备火化时,护士却发现他胸口仍有微温!这一声“他还没死!”打破了死寂,揭开了一场生命奇迹的序幕。 李陶雄,1961年出生在湖南郴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靠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扛锄头、背稻谷,练就了一身好体格,村里人都说他力气大,干活麻利。1981年,他听说征兵的消息,脑子一热就报了名,穿上军装,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到了广西独立师,他被分到1团1营3连2排5班。新兵训练那会儿,别人累得叫苦,他却咬牙坚持,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叠被子,晚上还偷偷加练跑步、射击。教官看他成绩突出,几个月后就让他当了5班班长,这在同期新兵里可是稀罕事。1984年,两山轮战打响,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去茅山打硬仗,他收拾好装备,带着战士们上了前线。 1984年4月,茅山战役打得如火如荼,广西独立师奉命攻占战略要地7号高地。李陶雄的5班被选为尖刀班,任务是绕到敌后突袭。茅山地形复杂,密林遮天,地上全是越军布下的地雷。他带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手里攥着工兵铲,探路时汗水直淌。4月26日凌晨,他们潜到高地后方,趁着夜色发起进攻,枪声响成一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5班硬是把越军打得丢盔弃甲,顺利拿下高地。 越军咽不下这口气,调来重兵反扑。从4月底到5月初,战斗一天比一天激烈。5月9日,7号高地被炮火炸得满目疮痍,沙袋工事被掀翻,弹壳撒了一地。李陶雄带着战士们死守阵地,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硬是顶住一波又一波进攻。中午时分,越军炮火突然加猛,一枚炮弹在他附近炸开,弹片像刀子一样扎进他的身体,胸口、腿部全是血。他当场昏过去,战友们赶紧把他抬下阵地,送往战地救护所。 救护所里,医护人员忙得满头大汗,给他输血、缝合伤口,可仪器显示心跳已经停了。抢救了十几个小时,医生们筋疲力尽,只好宣布他牺牲了。战友们红着眼整理他的遗物,准备把遗体送去火化。因为天气热,尸体容易腐烂,5月10日,遗体被装进遗体袋,抬上运输车。护士郑英在整理遗体时,手指无意间碰到他的手臂,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一摸,竟然还有点温。她赶紧检查,凑近胸口一听,微弱的心跳还在!她立刻喊来医护人员,重新开始抢救。 医护人员给他接上氧气管,输液、按压胸口,忙了好几个小时,他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消息传到广西军区,领导当即拍板,派直升机把他从茅山接到后方医院。越军侦察到直升机的动静,以为有大人物在茅山,派了两架战机想拦截。我军反应更快,六架战机紧急升空,越军一看架势不对,掉头就跑。李陶雄被安全送到南宁303医院,医生们连夜手术,保住了他的命。 医院里,他的伤势触目惊心,弹片嵌在胸腔、肝脏附近,大的有黄豆那么大,小的像米粒。炎热的天气让伤口感染严重,化脓甚至生蛆,护士每天用镊子清理,累得手都发抖。医生们接连做了几十次手术,取出了一百多块弹片,但还有几块因为位置太危险,只能留在体内。抢救过程艰难,他好几次徘徊在生死边缘,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盯着仪器,稍有异常就紧急处理。两个多月后,他的状况才算稳定,慢慢恢复了意识。 南宁303医院里,李陶雄经历了50多次手术,医生从他体内取出170多块弹片,手术台上叮叮当当全是金属撞击声。伤口感染让恢复异常艰难,护士每天清理腐肉,换纱布忙到深夜。7月26日,他终于醒过来,虚弱地问阵地守住了没有,战友们围在床边,握着他的手,眼泪止不住。 出院后,他回到湖南老家,部队给他安排了疗养和工作。身体里的弹片没取干净,一到阴雨天就疼得他直冒汗,但他从不吭声。每年烈士纪念日,他都去祭奠战友,拄着拐杖站在墓前,久久不走。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李陶雄,用命拼出了奇迹。
“他还没死!”1984年,广西独立师班长李陶雄不幸重伤,送医之后被宣布已经死亡,
醉卧云端云端居
2025-07-22 00:59:49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