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报道:7月21日,针对美国商务部雇员被中国禁止离境。美国驻华大使馆警告称:

风吟聊事 2025-07-22 11:23:00

法新社报道:7月21日,针对美国商务部雇员被中国禁止离境。美国驻华大使馆警告称:中国的出境禁令可能危及双边关系。

此外,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驻亚特兰大一名董事总经理也被我们禁止出境,因为涉嫌一起刑事案件。   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学习工作等,有个别案例因为刑事案件等原因被临时禁止离境是非常正常的事。

两起事件均遵循同一法律逻辑,根据中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二十八条及2023年修订的《反间谍法》第三十二条,若外籍人士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或涉及未结案件,主管部门有权依法限制其出境。   中国对入境人员的审查始终以明确法律条文为基准。以《反间谍法》为例,其第三十二条清晰界定“为境外非法获取经济、科技秘密”属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执法部门需提供初步证据方可启动程序。   实践中,中方对限制出境人员的处理保持低调:不公开细节、不进行政治炒作,仅要求配合调查。例如毛晨月案中,当事人未被拘留或起诉,仅被要求暂居北京配合调查。   反观美国,其执法标准存在显著双重性。2019年5月,美国国会部分议员推动法案,要求对所有研究领域涉及“商业管制清单”的中国留学生及学者进行额外审查,并直接限制与中国军方“相关”人员签证。   此类措施以模糊的“国家安全”为由,实际导致大量华人学者无端被拒签或驱逐。 2025年更有多起案例显示,美国司法机构在缺乏公开证据的情况下,以“技术窃密”“经济间谍”等罪名逮捕中国公民.    处理一个两个具体涉及法律程序的个案,跟两国之间整个关系的大局,这完全是两码事。   总不能因为有人在美国犯了法被处理,就说美国在破坏两国友谊吧?   同样的道理,中国依法处理个别案件,怎么就成了“危及双边关系”了呢?这帽子扣得有点大了,逻辑上也讲不通。   中国早就是法治国家了,办事讲究的是规矩和程序。每做一件事,背后都有法可依,讲得清楚。   我们不会搞美国那套,把一个万能的“国家安全”标签到处乱贴,故意去针对谁、打击谁。那不是法治社会的做法。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到了中国的土地上,就要守中国的法律。这道理天经地义。   真要是卷进了法律纠纷,甭管你是什么身份来自哪里,该配合调查就得配合,该承担的责任就得承担。按规矩来,查清楚了,该走走,该留留,一切都清晰明了。   中国始终是依据自身成熟的法律体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基于具体事实和证据进行个案处理。这种依法、依规的运作模式,是一个大国治理的常态和底线,根本不应该成为指责和施压的理由。   相反,那些动辄挥舞“泛化国家安全”大棒的行为,才真正值得警惕和反思。   大国交往,说到底,都得讲规矩、讲道理。各自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但同时也得相互理解对方规矩的存在。这才是长久之道。

0 阅读:2

猜你喜欢

风吟聊事

风吟聊事

风吟聊事,聊聊这儿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