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朝鲜比越南更缺电,中国为什么不给朝鲜供电?这能怪谁,是朝鲜自己把送电这条路给“断的”。中国一旦出口给朝鲜,就可能有麻烦了…… 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事实的写照。 朝鲜的电力困境早已众所周知,越南也曾缺电,但两国的应对方式却截然不同。中国作为亚洲大国,既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周边国家发展电力基础设施,然而面对朝鲜,却不得不“望而却步”。 朝鲜的电力系统可以说是“老态龙钟”。大多数电厂还停留在上世纪苏联援建时期,设备老化严重,维护困难,效率极低。 全国用电依赖水电和火电,但水电靠天吃饭,火电又因煤炭短缺而频频停工。冬季的平壤,居民常常在晚上九点后陷入黑暗,靠蜡烛或煤油灯度日。 有数据显示,朝鲜的电力缺口常年超过20%,这意味着每五盏灯中就有一盏无法点亮。 更令人唏嘘的是,尽管国内缺电严重,朝鲜仍在对外出口电力。2023年,朝鲜向中国售出5.36亿千瓦时的电,换来了1.57亿元人民币的外汇。 这笔收入对朝鲜而言无疑是“救命钱”,但也暴露出一个问题:电力并非完全短缺,而是分配严重失衡。军工、首都等“关键部门”灯火通明,普通民众却只能在黑夜中摸索。 朝鲜的电网结构同样老旧不堪。据资料显示,全国仅剩的4座220千伏变电站都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遗产,故障率比中国同类设备高出八倍。 鸭绿江上的输电线路更是“南北两重天”——中国一侧使用的是2021年投产的500千伏超导电缆,而朝鲜那边还是1965年的铝芯裸线,一旦下雨就漏电,甚至引发山火。 与此同时,朝鲜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保守”令人惊讶。中国曾提出援建电力系统,免费升级平壤的变电站,甚至引入智能电网技术以提升效率与管理水平,但朝鲜却坚决拒绝。 原因是对“远程监控”的极端警惕。他们担心电力数据泄露,进而危及国家安全。这一过分敏感的态度,使得本该互利共赢的合作陷入僵局。 这并非孤例。早在2015年,中朝签署了《电力合作备忘录》,朝鲜承诺以罗先港渔业权抵扣电费。 然而三年后,朝方以“渔业资源枯竭”为由单方面撕毁协议,导致2000万美元的电费无下文。如此不稳定的信用体系,让外界对与朝鲜进行长期合作望而却步。 此外越南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2023年夏季,越南因高温导致水电减产,工业区面临严重电荒。中国及时通过广西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每月输电3000万千瓦,有效缓解了越南的用电压力。 越南不仅按时结算电费,还预付5%的定金,保障电力合作的持续性。此外,越南还采用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降低了电力损耗至3.2%,远优于朝鲜高达28%的损耗水平。 越南在合作中展现出的务实与开放,使得中越电力合作成为典范。不仅工业园区得以维持生产,像三星、苹果等跨国企业也因此稳定运营,进一步拉动越南经济增长。 2024年,中越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四分之一,这背后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作为支撑。 从地理与战略角度分析,越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电力合作不仅有利于区域互联互通,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而朝鲜由于国际制裁与核计划问题,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受限。 联合国安理会第2375号决议明确禁止向朝鲜出口用于电力系统的特种钢材与变电站核心部件。 即便中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提供援助,也可能被扣上“支持朝鲜核计划”的帽子,面临国际舆论与制裁的双重压力。 更令人感到复杂的是,朝鲜国内对电力的使用存在“政策性偏差”。政府将停电宣传为“反美精神试炼”,学生在天光下上课,工厂使用人力发电机,煤油灯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这种“复古式生活”被包装为国家意志的一部分,民众也因此逐渐习以为常。 在这种内外夹击的环境下,中国对朝鲜的电力支持陷入现实困境。 相比之下,越南主动对接中国标准,构建统一电压系统,推动直流互联工程,甚至引入中国的智能电表与调度系统。 这种高度协同的合作模式,不仅保障了越南电力稳定,也让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赢得了良好声誉。 越南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步步争取来的。他们清楚电力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懂得在国际合作中把握尺度,赢得信任。 而朝鲜固守“自力更生”的理念,对外合作设限重重,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两国虽同为中国邻国,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归根结底,中国基于现实做出理性选择。电力出口不是单方面的馈赠,而是需要互信、技术对接与政策保障的系统工程。
若是朝鲜半岛能够最终实现统一,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一个实力远超英法德的强国将迅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