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王自正持枪冲进了军区政委的卧室,政委连忙呼叫警卫员,谁知,2个警卫员

趣叭叭呀 2025-07-22 15:26:05

1970年,王自正持枪冲进了军区政委的卧室,政委连忙呼叫警卫员,谁知,2个警卫员,一个吓得不敢出门,一个在干“荒唐事”!

1970年12月17日凌晨,昆明军区大院突然炸响枪声。

谁都没想到,住在32号院的开国中将谭甫仁夫妇,就这么在自己家里遭遇不测。

老将军枪林弹雨里闯了半辈子,打日本鬼子没伤着,打老蒋没伤着,最后倒在家门口翻了船。

更憋屈的是凶手大摇大摆来去自由,连站岗的都打瞌睡没瞧见。

谭甫仁十六岁就跟着队伍北伐,南昌起义的枪声里就有他。

后来反围剿五次三番死里逃生,长征啃皮带过草地全撑下来了。

解放战争在东野带兵死守四平,辽沈战役又领着部队往锦州城冲。

建国那年打万山群岛,硬是坐着木船把国军军舰赶跑了。

五五年授衔时候肩章上两颗星闪亮亮,谁见了都得叫声老革命。

可就是这么个老革命,军区大院八步一岗的戒备下,竟被个端过保卫科饭碗的自己人害了。

凶手叫王自正,案发前戴着手铐关在隔离室,谁也没料到他能溜出来杀人。

王自正老家河南,当年是个地主少爷。

四七年土改,他家田地分给了穷户,这小子转脸就投了还乡团。

跟着堂哥王保定专干黑心事,活埋过农会干部。

四九年眼看国民党要完蛋,他倒机灵,改名换姓混进了解放军队伍。

渡江战役那会冲在前头,还真立了功,就这么一路混进昆明军区当上保卫科副科长。

军装穿了二十年,愣是没人发现他老底。

直到69年,村里老乡看报纸发现当年的还乡团头子居然当了大官,气得连夜写信告到军区。

谭甫仁政委拿着检举信左右为难:抓吧,证据就一张纸;不抓吧,怕真漏了反革命。

最后开会拍板先把人关起来查清楚。

就在隔离室后院平房里,王自正咬牙切齿想着退路。

看管他的新兵蛋子好糊弄,夜里站岗直打哈欠。

12月16号这天傍晚,王自正借口解手溜到墙角。

瞅准两班哨兵交接空档,踩着柴垛翻出两米高墙。

熟门熟路摸到保卫处值班室,趴窗看见熟人小张正打鼾。

屋里铁柜的密码他当科长时定的,七八九转两圈半。

柜门吱呀敞开,两把五四式手枪带着六十发黄澄澄的子弹,全被他裹进军大衣里。

这位王副科长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谭政委。

可摸到首长家小楼,倒被警卫配置弄懵了:大门口哨兵裹着棉帽打盹,该在客厅值班的警卫不见了人影。

后来才晓得,一个姓李的警卫被枪响吓得躲进厕所抖成筛子;另一个跟五十岁的保姆钻在小仓库里偷情。

谭政委三层小楼五个警卫,那晚真正值勤的只剩墙上挂钟。

王自正踹开一楼卧室,看见谭夫人王里岩正在梳头。

拿枪顶着问谭甫仁在哪,老太太硬气不开口。

砰的一声闷响,子弹穿胸而过。

枪声惊动了二楼书房的谭甫仁。

老将军冲下楼拍警卫室门喊人,里面偷情的正到紧要关头哪顾得上。

老将返身要打电话,在走廊和王自正撞个正着。

五四式抵在额头扣扳机时,离电话机就三步远。

院子里晨练的马参谋最先听见动静。

趴在32号院墙头瞧见人影翻出院外,赶去屋里发现两位首长已经断气。

闻声赶来的邹秘书气得踹醒岗哨,挨屋揪出躲厕所的警卫李亮和仓皇提裤子的陈汉民。

周总理在北京接到报告摔了茶杯:"军史上头一遭!"

并下令封锁全国交通要道。

可惜谁都没想到,凶手早大摇大摆回了隔离室。

破案关键出在两个目击者身上。

王文莹在厨房窗口瞄见凶手翻墙,没看清脸但记得那件齐膝军大衣。

十三岁的马苏红更神,凌晨被敲窗问"陈科长家住哪",探头看见张阴森方脸。

军保卫科按特征筛出七个嫌疑人,偏偏漏了在押的王自正。

直到专案组清理现场,在厕所顶棚摸到用油纸裹着的凶枪,弹道核对无误才惊觉真凶还在军区大院关着。

提审那天气氛古怪。

看守拍胸脯保证"这人整晚都在睡觉",王自正也委屈喊冤。

可当马苏红被领进审讯室瞬间,他突然暴起夺枪。

特派员眼疾手快拿椅子挡了子弹,王自正眼看被围,调转枪口冲自己太阳穴扣了扳机。

事后搜他床铺,发现写满"杀谭""杀陈"的名单,底下还压着老家土改分地的通知单。

谭将军案卷在总后档案馆封存时贴了黄标签。

看守哨兵记大过,玩忽职守的警卫蹲了七年牢房。

最讽刺是军械室铁柜密码,案发前五年就该换,登记本上却年年填"已更新"。

直到清理遗物时,人们发现将军枕头底下压着渡江战役的勋章,擦得锃亮。

对此您怎么看呢?

0 阅读:121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