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骤降至56%,说白了,美国增加了中国出品船只的“坑位费”,日本航运巨头直接暂停订购船只,而韩国则趁势崛起,从14%暴涨至30%。 美国这招“坑位费”说白了就是变相给中国造船业上眼药,对中国造的船进美国港口加收高额费用,按吨位算每航次每净吨50美元,而且三年内还得逐年加码。这招够狠,直接戳中了航运公司的钱包。你想啊,一艘20万吨的集装箱船跑一趟美国,光“坑位费”就得掏1000万美元,这还不算其他成本。 就拿地中海航运圈里的巨头们来说吧,本来一船货物价值也就500来万,可随着美国“坑位费”政策的出现,人家得多掏1500万,用于弥补各种损失,成本整整翻了3倍,这谁能受得了?倒不如直接用脚投票,与中国船厂断绝关系,虽然不仁义,但好歹能保全自己的利益。 这正中了美国的下怀,因为美国的目的就是抢占中国船厂的市场份额,他们搞了个“豁免游戏”:使用中国船只的,坑位费照交不误,但只要你订购美国造的船,费用全免。 这算盘打的够响亮,可实际结果呢?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的骚操作堪称教科书级案例。去年年底还在向中国船厂订购6艘LNG运输船,今年4月美国政策一出台,立马宣布暂停所有中国订单,转头把新船合同丢给了韩国现代重工。 为啥不选美国?因为美国船厂造一艘同类型船的价格是中国的3-5倍,但由于美国核心制造产业链早已破败不堪,就算现在开始订购的话,拿到船只怎么也得2030年了。 这种情况下,船东们只能捏着鼻子选韩国——韩国船厂虽然价格比中国高15%,但至少能在2027年前交付。 韩国这波“捡漏”堪称精准卡位。2025年上半年,韩国船厂新接订单市场份额从14%暴涨至30%,其中LNG运输船订单占比超过60%。现代重工一口气拿下日本邮船12艘LNG船订单,单船造价2.6亿美元,利润率比中国同类型船高出30%。 这背后既有美国政策的“助攻”,也离不开韩国在高端船型上的技术积累——人家早在2010年就掌握了LNG船殷瓦钢焊接技术,而中国直到2023年才实现国产化突破。 不过,中国造船业也不是吃素的。江苏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转头就和德国赫伯罗特签订了24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总金额285亿元。这种船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碳排放比传统重油减少25%,正好契合欧盟2026年生效的碳关税政策。 更绝的是,中国船厂把订单排期玩出了新花样——扬子江船业的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30年,而且74%都是甲醇动力、氨燃料等新能源船型。你美国不是要加收费用吗?我直接把船卖给欧洲,反正人家正愁找不到低碳运力呢。 最讽刺的是,美国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造船业的转型升级。以前中国船厂70%的订单是散货船和油轮,现在新能源船订单占比已经超过40%。济宁新能船业用造汽车的流水线造新能源船舶,一条生产线同时造10艘船,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一倍,连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都跑来考察取经。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让美国想通过低端产能转移打压中国的算盘彻底落空。 韩国虽然暂时占了便宜,但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造LNG船的殷瓦钢80%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国宝武集团。中国船厂只要把原材料价格往上一提,韩国人的利润空间立马缩水。更要命的是,中国正在研发液氢运输船,这种船的技术门槛比LNG船高两个量级,一旦突破,韩国那点优势就剩不下什么了。 这场造船业的博弈,本质上是工业体系的较量。美国想用关税壁垒重构产业链,却忘了造船业是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行业,不是砸钱就能速成的。中国船厂用三十年时间从跟跑到并跑,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而美国连焊工都招不满,拿什么和中国竞争? 到头来,所谓的“坑位费”不过是给韩国做了嫁衣,中国造船业反而在压力下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特朗普终于打中了要害?法新社曝出猛料:2025年中国船厂新接订单量暴跌68%,全
依秋聊趣
2025-07-22 15:40: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