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浪袭人的盛夏,一些商场的空调出风口下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特殊的“占位战”。清晨八点,当商场工作人员刚准备开启大门时,门外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位银发“常客”,他们拎着帆布包、折叠凳,像等待检票的旅客般整齐排列。门一打开,人群便迅速涌入,精准占领中庭休息区、餐饮区等空调覆盖最佳区域。 这些“蹭凉族〞的装备堪称专业:有人自带小床垫在瓷砖地面,有人支起小桌板打牌消遣,还有人准备了保温杯、馒头咸菜,俨然把商场当成了避暑胜地。据商场管理方统计,每日客流高峰期(10:00-22:00)的空调能耗因此增加15%,仅7月份的电费支出就比去年同期暴涨几万元,毕竟人多需要更多的电能,更让商家头疼的是,部分长期占位的老人会驱赶真正消费的顾客,某服装店店员无奈表示:“试衣间外经常有老人守着,你们快点,我们还要坐这儿凉快,客流量直接下降了一半”。 餐饮区的困境更为直观。一家连锁快餐店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店里一半的座位被固定"蹭凉客"占据,他们人均消费不足10元,却导致翻台率下降50%。长期来看,单店月营业额至少损失10万元。而超市的生鲜区更是成了重灾区,老人长时间停留导致温度波动,增加了冷链维护成本,水果损耗率环比上升20%。 面对这种“温情与利益入的矛盾,商场管理方尝试过多种措施:在休息区设置"消费满20元可休息"提示牌,却被指责“不近人情”,安排工作人员定时提醒,又遭遇“我们年纪大,吹不得热”的道德绑架。有商户感叹:“现在的商场像开了个免费避暑山庄,我们却成了给'游客'打工的掌柜”。 商家打报告给政府部门也不管事,表示他们也束手无策。专家表示,这种现象折射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功能冲突。在社区纳凉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商场被迫承担着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成本。要破解困局,需要政府、社区、商家三方协作:增加社区活动中心的纳凉功能,对商场的公益开放给予电费补贴,引导市民树立合理消费观念。唯有如此,才能让清凉之风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馈赠,而非悬在商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热浪袭人的盛夏,一些商场的空调出风口下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特殊的“占位战”。清晨
励志追梦侠
2025-07-22 18:40:15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