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之国:驱逐境内美军,铁腕治国,如今是亚洲最安定的国家之一 2005年8月26

薄荷猫少女 2025-07-22 19:58:27

强硬之国:驱逐境内美军,铁腕治国,如今是亚洲最安定的国家之一 2005年8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议会大厦里,气氛紧张。 参议员穆利京·扎印尼季诺夫直接扔出一句:“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不能够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 而这次的议题中心是:美国人,180天内,滚出汗阿巴德基地! 美国大兵听完这话,也懵了。 自打2001年9·11后,美军跑到人家中亚反恐,乌兹别克不但开了机场,还帮着搬运物资、安排后勤,一路绿灯走到底。 谁成想,四年后说断就断,说踢就踢。 为啥踢人?因为美国想在该国制造颜色革命的野心彻底暴露。 往前翻回到2001年,9·11之后,美国恨不得全世界都得给它让道。 打着反恐名义,从阿富汗一路铺开战线,连中亚也没放过。 美军一进乌兹别克,直接租下汉纳巴德机场,建立了后勤、补给、情报一条龙服务中心。 乌兹别克当时还挺配合,向美国开放了军事基地。 当时,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俨然一副好兄弟、铁哥们,外加一串“合作、安全、反恐、稳定”的联系与合作,听得乌兹别克老百姓都以为美国是真来了雪中送炭。 可谁想到,这炭没送热,反倒成了引火烧身的引线。 美军到了中亚,可不是只搞反恐,它还要搞颜色——不止是军事驻扎,还要插手内政、干涉人权,恨不得连乌总统穿什么颜色的领带都得他们点头。 一边反恐,一边洗脑,这就像你请人来灭火,人家拿着灭火器给你家客厅点了个篝火晚会。 美国想要在乌兹别克斯坦搞颜色革命,却不想美国最终玩脱了。 “颜色革命”这手段,东欧试过,中东试过,美国玩得溜得很。 但乌兹别克不是吃素的。2005年5月,安集延发生骚乱,有人袭击警察岗哨、军营,还跑到监狱放人。乌政府火速镇压,稳定住局势。 本是国内安全事件,美国却跳出来“主持正义”,要求“国际调查”。 乌方一听,当场怒了,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从这之后,两国关系掉头直下,完全没回旋余地。 于是,2005年7月29日,乌外交部正式通知美国:180天,卷铺盖走人;8月26日,参议院跟进批准,美军必须离开。 美军走后,乌政府全面整顿国内政策,尤其是外交。 乌兹别克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主导了一系列改革,既有对外开放的姿态,也有稳住国内秩序的强硬。铁腕加稳控,换来了人民对政权的信任。 说到底,乌兹别克的这条路,靠的是敢“说不”的骨气,也靠政策上的实操能力。 而美国这边呢?对于自己被赶出来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拿出了最拿手的一招:扣帽子,尤其喜欢用人权这顶。 安集延事件之后,美国打出“强迫劳动”的牌,说乌兹别克让小孩摘棉花,违反人权,立马把人家棉花拉入黑名单,一禁就是九年。 听起来像是在维护正义?别信,乌兹别克棉花占其GDP四分之一,年收入超10亿美元,这可是经济命脉。 美方这手一伸,乌兹别克不仅经济受挫,还背了“强迫童工劳动”的大锅。 可笑的是,当乌政府对美关系改善、与特朗普政府签了50亿美元贸易合同后,美国忽然把棉花清单给撤了。 这背后自然有美国的利益考量。 当年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闹掰后,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日益亲近,这一幕让美国逐渐不安,而阿富汗问题上,美国又多对乌兹别克斯坦多有所求,因此,美国逐渐开始和乌兹别克斯坦恢复关系。 可见,其实人权在美国战略里,是一张通行证,想往哪贴就往哪贴。但只要事关美国的核心利益,人权立马变透明。 翻翻这30多年,美国在中亚像个不断换台词的演员,前面是布什“民主自由”,中间是小布什“反恐正义”,再来是奥巴马“新丝绸”…… 可台词再多,政治舞台却在变。如今的中亚国家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兄弟,个个学会多边平衡,有事找中俄谈合作,没事瞄一眼美欧情绪。 美国一直想渗透中亚地区的想法,就是个笑话。 参考信源:

0 阅读:8

猜你喜欢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