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告诉你什么叫做工业大国!据统计,俄乌战争2年消耗的无缝钢管总数量大约64.5万吨,而中国一年的生产量约为8000万吨,出口额一年为490万吨,俄乌消耗量才占我们的总产量的0.8%。 那么,咱们卖出去的这些钢管去哪了?全世界的油气管道、化工设备、工程机械里,到处都有中国造的影子。不是吹,现在全球基建项目里,找不着中国无缝钢管的地方,反倒得算稀罕事。 俄罗斯媒体说中国月产无人机50万架,这真不算夸张,甚至可能有点保守。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不管是农业用的植保无人机,还是物流用的配送无人机,再到工业巡检的无人机,产业链从头到尾全攥在手里。 而且无人机的电机、电池、飞控系统,大多都是国产货,不用看别人脸色。就拿民用无人机来说,全球每卖出10架,有7架是中国造的。单算某家头部企业,旺季的时候一天就能下线好几万架,一个月50万架?真不是顶头了。 工业要硬,能源得托底。这么大的工业体量,缺了能源可不行。中国地盘大,但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厂子多,能源却大多在西北、西南。以前不少能源得从国外买,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常年居高不下,万一国际上有点波动,确实得捏把汗。 国家早就想到这层,这几年在能源上的布局,肉眼可见地密。西北的风电光伏基地一片连一片,2024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光伏超过5亿千瓦,这些清洁电能正顺着特高压线路往东部送。 四川、云南的水电丰水期,不光够本地用,还能往长三角、珠三角调。沿海的核电项目也没闲着,大亚湾、宁德这些核电站,一年发的电够好几个中等城市用一整年。 光产能源还不够,存起来才踏实。现在各地建了不少大型储能电站,甘肃的抽水蓄能电站,能把多余的风电存起来,缺电的时候再放出来。家里的电动车多了,车企还搞起了电池梯次利用,旧电动车电池拆下来,还能当储能电池用,一点不浪费。 工业不光有硬产能,老底子也能焕发新活力。以前那些轰隆隆的厂房,现在不少变成了香饽饽。景德镇的陶溪川,原来的陶瓷厂改造成文创园,老窑炉成了打卡点,年轻设计师在这儿开工作室,一年能卖出好几亿的文创产品。 太原的东湖醋园更有意思,百年老醋厂没搬,反倒把生产线变成了参观景点。游客能看着醋坯发酵,闻着酸香买瓶老陈醋,去年光旅游收入就比前年涨了三成。全国像这样的工业遗址,超200处改头换面,有的搞科创孵化,有的做文旅体验,产值都比原来单纯搞生产时高了不少。 这些事儿串起来看,中国的工业强,不光是产量大,更是脑子活。既能造得出支撑全球的硬核产品,也能守住能源安全的底线,还能把老工业的历史味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哪是简单的“工业大国”,分明是把工业玩出了新花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俄乌战争是谁决策的?吴小莉采访吴大辉时,吴大辉说,这一场战争是大帝、格拉西莫夫,
【61评论】【16点赞】
少将
找个理由,把我们的工业产能用暴力的方式倾泻给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