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支部队被数以万计的敌人包围,孤立无援的他们凭借着指挥员的机敏成功突围,林总得知这件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那个团长,结果在见到本人后,却是一脸的不敢相信。 叶建民这人,1918年出生在湖北大悟一个穷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就上了一年私塾,勉强识字。1931年,13岁那年,他直接投身红军,进了罗山县独立师第十六团,当起普通战士。刚进去没多久,就赶上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那些仗打得激烈,国民党部队层层压来,红军得在山沟里周旋。他在七里坪战役中,跟着队伍冲锋,身上挨了好几处伤,但也没耽误继续干。那些年,战斗一个接一个,他从基层战士慢慢熬出来。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那路走得苦,翻雪山过草地,队伍减员严重,但他咬牙坚持下来。长征中,他参与直罗镇战役,还东征西征,调到红十五军团司令部干参谋,负责情报啥的。 1936年,入了党,从那以后更卖力。抗日战争一打响,他转战河北,在洪子店战斗中,部队遭炮击,团长没了,他带八十多伤员,硬是穿越敌封锁线,重新归队。1938年底,当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长,和别人合作,干掉两百多敌兵,缴了门炮。1941年皖南事变后,调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三团参谋长。 1942年,带连队参加师里考核,除了文化测试第二,其他全第一。抗日结束,升团长,带队去东北。到了东北,天气冷得要命,部队啥装备都没有,叶建民想办法从苏联军队那儿搞了些军械,队伍这才有点底气。1945年10月,在北镇附近,突然碰上国民党部队,一个师的兵力,把他们两千多人围住。通讯断了,师部联系不上,敌军越来越多。他冷静分析,决定突围,选择东北方向低地作为突破口,集中火力撕开口子,全团在半夜脱险。这事传开,101在四平听说,立马要见他。 一见面,101上下打量这个27岁还带点孩子气的家伙,问了经历和部队情况,说以后归他指挥,还叮嘱要打好仗。第五团就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二师,叶建民继续带兵。1946年4月,四平兴隆岭战斗,他指挥部队围敌一个加强营,两次进攻没成,调整火力后夜袭得手,整个四平保卫战,他们团损失最小。同年5月,他左肩骨折,但几天后还裹伤守拉滨线,歼敌一个营。1947年1月,南下木石河镇围歼战,战前勘地讨论方案,先端敌指挥所,抢高点,仗打一个多小时,击伤敌百余,俘五百多,自家伤亡小。师部发了嘉奖,说行动快、指挥好。 叶建民后来升迁挺快,当过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还在广州军区干装甲兵司令员、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衔,那时候他37岁,算得上年轻有为。他在军里干了多年,指挥过不少行动,积累经验。1998年9月18日,在北京去世,80岁。回看他一生,从穷小子到将军,靠的就是一步步实干,不搞花里胡哨。早年参军,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突围那些事,都显示他脑子活,胆子大。东北那次突围,不光救了部队,还让上级刮目相看。101见他时的惊讶,其实挺正常,谁想到这么年轻的人能扛大梁。四平那些仗,他损失控制好,说明指挥有水平。话说回来,那时代很多人像他这样,从底层爬起,经历枪林弹雨,建国后继续贡献。叶建民的故事,接地气,就跟咱们身边那些肯吃苦的人差不多,没啥神话色彩,就是实打实拼出来的。
1964年2月,泰国军方缴了最后一批国民党残军的械,结果泰方前脚刚走,泰匪武赖温
【1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