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 1986年,昆明。一个叫刘亚玲的姑娘,在解放军某医院当医护。23岁,正是爱美的年纪。可这姑娘,心思不在花裙子和新烫的发型上,她天天听着收音机里、看着报纸上关于老山前线的报道,心里跟长了草似的。 那时候的老山,对我们今天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个地理名词了。但在八十年代,那可是个让全国人民都揪心的地方。中越边境冲突,打得非常惨烈。无数年轻的战士,就在那片亚热带的丛林里,为了“保家卫国”这四个字,流血牺牲。 刘亚玲觉得,作为一名军医,后方再安稳,也比不上前线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她好几次给领导打报告,申请上前线,但都被驳回了。理由很简单:你一个年轻女同志,前线那么危险,医疗条件又差,去了能干嘛?还是老实待着吧。 可刘亚玲的性格,就不是那种“老实待着”的人。既然正路走不通,她就想了条“野路子”。 她跟领导请了个探亲假,理由是回家看望父母。领导一听,合情合理,大笔一挥,批了。谁能想到,这姑娘拿着假条,转身就买了去往麻栗坡的汽车票。麻栗坡,就是老山前线的门户。 这一路,越往前走,战争的气息就越浓。路上全是军车,车上拉着物资,还有盖着白布的担架。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硝烟和消毒水混合的怪味。刘亚玲心里不是不害怕,但更多的,是一种奔赴理想的决绝。 到了前线,她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这里没有窗明几净的病房,只有临时搭建的猫耳洞、帐篷。伤员们一个个被抬下来,浑身是血和泥,很多人都还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呻吟声、哭喊声、医生护士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像一记重锤,砸在刘亚玲心上。 她二话不说,换上白大褂就冲了进去。换药、包扎、喂饭、擦身……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这里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累得连轴转,突然多了个技术娴熟还不要命的帮手,大家自然是欢迎的。没人去细问她从哪来,在战场上,多一个能救命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眼看着探亲假一天天到期,医院那边估计都在等她回去销假了。刘亚玲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她铺开一张纸,给远在昆明的单位领导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概意思是:领导,我不回去了。我已经到了老山前线,这里更需要我。你们不用等我了。 这封信寄出去,无异于一颗炸弹。可以想象,医院领导看到信时,那脸色得有多难看。一个请了探亲假的职工,居然“骗”了组织,自己跑到战场上去了!这在纪律严明的部队里,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领导勃然大怒,立刻回信,措辞严厉。信里搬出了“组织纪律”,搬出了“党性原则”,核心意思就一个:刘亚玲同志,命令你立刻返回原单位!否则后果自负! 这封信,带着组织的威严和领导的怒火,翻山越岭送到了刘亚玲手上。前线的战友都替她捏了把汗,觉得这姑娘这下麻烦大了。 可刘亚玲看完信,只是平静地叠好。然后,她对送信的同志说:“你告诉我们领导,感谢组织的培养。但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这里,我没法走。哪怕是开除我的党籍、军籍,我也坚决不回去了!” “不回去”的刘亚玲,就这么“黑”在了老山。 她成了一个没有编制、没有名分的“临时工”。但她干的活,比谁都多,比谁都拼。 老山前线的医疗条件,说简陋都是客气的。所谓的手术室,可能就是一个稍微大点的猫耳洞,用几块雨布遮着。照明靠马灯,消毒靠酒精,器械得反复煮沸使用。尤其是在雨季,洞里潮湿得能拧出水,伤员的伤口极易感染。 刘亚玲跟着前辈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她个子不高,却经常要背着比自己还重的伤员,在泥泞的交通壕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转移。为了节省时间,她把自己的头发剪得像个男孩子。为了方便操作,她学会了在微弱的光线下进行清创缝合。 有个叫王贵禄的战士,全身烧伤面积超过80%,被送到野战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人都觉得这战士没救了。是刘亚玲和几个同事,硬是没放弃。她们用最原始的办法,一点点清理他的创面,防止感染。为了给他补充营养,刘亚玲把自己的津贴拿出来,托人去后方买来鸡蛋、奶粉,一口一口地喂他。几十个日日夜夜,王贵禄的命,真的被她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战地医院里,每天都在上演。 当然,她“先斩后奏”的行为,组织上并没有忘记。后方医院的领导,虽然生气,但更多的是担心。他们派人来前线看过她,看到她在艰苦的环境里玩命工作的样子,看到战士们提起她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尊敬,所有的怒气都烟消云散了。 最终,她的“问题”被上报到了更高层。经过调查核实,上级领导不但没有处分她,反而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刘亚玲的组织关系,被正式调到了前线医院。她这个“黑户”,终于转正了。 并且,因为她在前线的卓越表现,荣立了二等功。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2 23:45: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