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对许多干部讲: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的,就只写一句“团结百分之九十”就行了。 1938年时的中国,到处都是抗战的烽火,这时候,国际青联派了个访华代表团来中国看看。 代表团一共四个人,领头的是英国人柯尔曼,另外三个分别是加拿大人雷克南、英国人傅路德,还有美国人雅德。 他们从国外一路过来,先是到了汉口、杭州、南昌这些地方,后来又去了重庆,前前后后走了十几个城市。 在汉口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听人说延安是共产党领导抗日的根据地,就想着去看看,于是在6月29日那天到了延安。 一到延安,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吃了一惊,上万名延安群众挤在路边,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那热情就像三伏天的太阳一样滚烫。 毛主席也亲自接见了他们,跟他们聊了很久,讲延安的抗日情况,讲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代表团在延安待了些日子,走了不少地方,最让他们印象深的是抗大,7月3日那天,抗大专门办了个隆重的仪式,给他们四个人都授了“游击博士”的称号,还送了纪念章。 八路军战士还拿来了军装、缀着红星的八角帽,连皮带和草鞋都配齐了,他们四个当场就换上了,站在人群里笑得合不拢嘴。 团长柯尔曼后来跟人说,他活了24年,从没觉得这么光荣过。 除了抗大,他们还去了鲁艺、印刷厂、报社,甚至连边区的高等法院和监狱都参观了。 一路看下来,这几个外国人终于发觉:原来共产党真能把各路人马拧成一股绳啊! 他们在延安街头走的时候,看到农民、工人、学生、士兵,还有穿着长衫的知识分子,大家虽然身份不一样,可说起抗日来都一样。 后来他们回忆起这段经历,说本来没抱太大指望,没想到在延安看到了各党派、各阶层的人,真能像一家人似的团结起来,这让他们这些外国青年都觉得热血沸腾。 那时候的中国,到处都是打仗的,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可延安不一样,这里的人心里有奔头,知道为啥打仗,知道跟着谁能过上好日子。 就像那几个外国客人看到的,共产党把能团结的人都团结到了一起,不管你是地主还是农民,是读书人还是大老粗,只要愿意抗日,愿意让中国好起来,就都是自己人。 后来毛主席在文章里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共产党打胜仗的三个法宝。 这里面,统一战线就是要把大多数人拉到自己这边来,周总理也说过,毛主席总跟干部们讲,每天写日记别记别的,就写一句“团结百分之九十”就行。 那时候中国社会复杂得很,敌人又多又强,要是光靠自己人硬拼,肯定不行,得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团结过来,剩下的少数敌人就好对付了。 毛主席能把这百分之九十的人团结起来,最根本的就是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中国大部分人都是农民,五个人里有四个是种地的,毛主席深知,要是忘了农民,革命就成了无源之水。 他跑到农村去,跟农民聊天,问他们最想要啥,农民说,就想要块自己的地,那好,就搞土地革命,把地主的地分给农民。 农民拿到地,知道共产党是为他们办事的,自然就跟着走了。 不光是农民,工人、学生、小商人,还有那些愿意抗日的地主、资本家,毛主席都想办法团结。 新中国刚成立时,周总理说大多数人都认毛主席这个领袖,因为他说到做到,他说“为人民服务”,就真的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农民没饭吃,他就组织生产自救;学生没书读,他就办学校;战士们打仗缺武器,他就想办法搞兵工厂。 他还有个本事,就是能容人,不管你是啥出身,只要有本事、愿意干革命,他就敢用。 就像延安的干部里,有留过洋的知识分子,有扛过锄头的农民,还有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军官,大家在一起共事,谁也不嫌弃谁。 这种包容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延安,愿意跟着共产党干。 “团结百分之九十”放到今天也不过时,不管做什么,单靠自己肯定不行,得拉着大多数人一起干。 那几个外国客人离开延安的时候,说他们在这儿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因为他们明白,一个能把百分之九十的人团结起来的政党,肯定能成大事。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靠着千千万万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我们才打跑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
毛主席曾对许多干部讲: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的,就只写一句“团结百分之九十”就行
断代史鉴
2025-07-23 01:02:18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