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无法无天!”大连男子在超市购买了347瓶五粮液,每瓶单价上千元,结果发现其

万象解析所 2025-07-23 07:11:03

“真的无法无天!”大连男子在超市购买了347瓶五粮液,每瓶单价上千元,结果发现其中207瓶是假货,最终,超市称入库时是真酒,后被员工调换,但法院仍判决超市退款并赔偿12余万元。 “真的无法无天!”辽宁大连的李先生捏着手里的鉴定报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任谁也想不到,他在全国连锁的华润万家超市里,花高价买下的347瓶五粮液,竟有207瓶是假货,每一瓶可都是单价上千元的名酒。 李先生是个白酒收藏爱好者,家里的酒柜里摆满了这些年淘来的宝贝,今年年初他在大连华润万家超市逛街时,偶然发现货架上的五粮液正在做促销活动。 “当时觉得价格挺合适,想着要么自己存着慢慢喝,要么以后逢年过节送人情也体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先生语气里还带着一丝懊悔,他大手一挥一口气买下347瓶,光付款记录就打了满满两页纸。 起初一切如常直到上个月他打算开一瓶酒和老友小聚,懂酒的朋友接过酒瓶,先是对着光看了半天,又捻着瓶盖摸了摸,忽然皱起眉:“兄弟,你这酒……瓶身的字体印刷不对劲啊。”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李先生头上,他连夜联系了五粮液品牌方的鉴定人员,几天后鉴定结果摆在桌上:送检的207瓶酒,全部是仿冒品。 拿着鉴定报告找到超市时,值班经理的反应却有些微妙。“我们入库的时候都是真酒,仓库那么多酒,保不齐是员工私下里给调换了。” 经理的解释让李先生又气又笑,“入库是真的,到我手里变假的,合着超市的仓库是‘来去自如’的自由市场?” 双方拉锯了近一个月,超市始终只愿意退换真货部分的金额,对假货的赔偿问题绝口不提,无奈之下,李先生把超市告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时超市方反复强调“员工个人行为与超市无关”,但法官却不这么认为:“超市作为销售主体,有义务对商品的流通环节全程负责。 即便真的存在员工调包行为,也是超市内部管理失职导致,不能以此推卸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超市不仅要退还李先生购买347瓶酒的全部货款,还要额外赔偿12万余元。 判决结果传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网友愤愤不平地留言:“员工调包?这借口也太敷衍了吧!大超市的仓库管理能松散到让员工随便换酒?” 还有人结合自己的购物经历感慨:“以前总觉得去大超市买东西就万无一失,现在看来真是防不胜防。” 更多人把关注点放在假酒的危害上:“假酒里的甲醇能把人喝进医院,这哪是卖假货,简直是谋财害命!” 事实上白酒造假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像这样在正规商超里大规模买到假货的案例,还是让不少人感到脊背发凉。 五粮液作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一瓶正品动辄上千元,造假者为了牟利铤而走险,而某些商家在管理上的漏洞,无疑给了假货可乘之机。 试想如果超市能在入库、仓储、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又怎么会让调包的戏码上演?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保留购物凭证、主动索要发票、遇到问题及时维权,或许是当下最务实的自我保护方式。 如今判决已经生效,但留给人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当你在商超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是否还能百分百信任货架上的“正品保证”? 这场发生在大连的假酒风波,最终会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警钟,还是被时间冲淡的涟漪?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你又怎么看待这件事?不妨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素材来源于齐鲁壹点2025年7月19日报道。

0 阅读:0
万象解析所

万象解析所

解析万象,解读社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