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完菜名之后愣在了原地,随后哽咽问道:“我丈夫在哪?” 车耀先出生在1894年的四川大邑县一个普通小商贩家庭,从小家境一般,五岁就开始断断续续读私塾,十一岁就得帮家里沿街叫卖货物维持生计。十四岁那年,他去崇庆县一家叫益盛荣的商号当学徒,每天早起擦货架,晚上学算账,三年下来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也见识了底层老百姓的苦日子。这段经历让他明白,穷人要想出头不容易,得靠自己努力。 1912年,他扔下生意投身川军,从最底层的士兵干起,先是当司务长管后勤,分发军粮给弟兄们,后来升到连长,负责指挥挖掘战壕和布置火力点。军阀混战时期,他亲眼看到士兵们在战场上倒下,尸体散落一地,这让他对那些军阀的残酷行径越来越反感。升到团长后,他还得巡视营地,检查武器维护,但心里总觉得这种日子没意思,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车耀先在军旅生涯中一度迷茫,1921年他受洗成了基督教徒,经常去简陋的礼拜堂跪地读经文,试图找点精神寄托。1927年,国民党制造三三一惨案,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事让他彻底失望,愤然离开川军。 1928年冬天,他东渡日本游学,在东京走访工厂,观察机器运转,记录生产流程,还参加学生社团,听讲座翻资料,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回国后,他开始积极寻找地下组织,1929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那时候他写下誓言,表达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从此,他转入地下工作,利用过去在川军的背景,联络军内进步人士。 为了掩护身份,车耀先1929年在成都三桥南街开了一家叫努力餐的餐馆,1930年迁到祠堂街。餐馆名字取自孙中山的话,强调同志仍需努力。他雇了名厨,推出革命饭这种实惠套餐,三四两米加肉粒鲜豆嫩笋,吸引了很多工人学生和穷苦人前来。店里还提供大肉蒸饺和蒸碗饭,价格低廉,开了成都平民快餐的先河。表面上看是做生意,实际上这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党内同志来店里点一菜一汤,白油豆腐加花生菜汤,作为暗号,就能传递情报或得到帮助。 车耀先亲自掌勺,有时还教穷孩子识字,晚上给他们上文化课,讲些进步道理。通过这个餐馆,他发展了不少党员,还参与策划1930年的广汉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餐馆为撤退同志提供了落脚点。 车耀先不光做情报工作,还在1931年发起组织中华基督教改进会,推动教会脱离帝国主义控制,团结爱国教徒。1932年,他在人民公园附近开另一家庶几餐厅,继续解决大众吃饭问题。1934年,他办注音符号传习班,在课堂上教青年拼音,借机灌输抗日思想,引导很多人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月,他创办大声周刊,自任社长,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亲日派的阴谋。该刊出到13期被查封,他改名大生继续办,仅5期又被取缔,后来用图存周刊取代,几经周折11月复刊,成为四川抗日运动的重要喉舌。通过这些刊物,他发展社员上千人,传播延安消息,还帮助青年去延安,比如张露萍就是在他的援助下前往的。 努力餐成了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心,车耀先在这里接待过救国会七君子出狱后的宴会,还为冯玉祥和老舍来蓉办欢迎会。国民党当局一直盯着他,1940年3月,他们制造成都抢米事件,诬陷共产党煽动饥民抢米,借机逮捕进步人士。车耀先在那次事件中被捕,先关在贵州息烽监狱,后来转到重庆渣滓洞。 在狱中,他利用管理图书的机会联络难友,建立党支部,组织斗争,拒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诱惑和严刑拷打。1945年国共谈判时,毛泽东周恩来要求释放他,但国民党拒绝。1946年8月18日,他和罗世文一起在重庆松林坡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年仅52岁。 1950年冬天,成都解放后,王维舟带着两名军人来到努力餐馆,他们点了一菜一汤,白油豆腐加花生菜汤,这个暗号让老板娘黄素琼瞬间警觉。她是车耀先的妻子,本名黄素琼,早年和车耀先在罗记餐馆打工时相识,1918年结婚。丈夫被捕后,她独自支撑餐馆,抚养五个孩子,照顾婆婆,同时打听丈夫消息。 军人确认身份后,告诉她车耀先已在1946年牺牲。她听后悲痛欲绝,但很快冷静下来,回想丈夫生前种种举动,比如亲自招待特定客人,现在才明白那是地下工作。黄素琼拒绝了政府的抚恤金,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她整理了丈夫留下的手稿,包括四川军事史和未完成的自传,捐给组织保存。这些资料记录了革命经历,对党史研究有价值。 餐馆继续经营,但黄素琼在1950年代初将努力餐交给成都市政府。她自己开了两家小饭店,维持生计,每天采购蔬菜清洗碗碟。长期劳累加上悲伤,她身体渐弱,1954年患病去世。车耀先的事迹被载入党史,他被誉为统一战线线长,为四川革命贡献巨大。 2008年,青羊区政府修复努力餐馆原址,添置展柜展示历史物件,作为党史教育基地。现在人们去那里,能看到老照片和文物,了解那段历史。餐馆成了革命精神的象征,提醒后人不忘初心。
四川成都人民公园相亲会现场,一名黑不溜秋的黑哥与两名女子搭讪:“我帅不帅!你要有
【281评论】【9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