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梁兴初将军被下放到太原一个化工厂劳动改造,一天他正在打扫卫生的时候,

品古观今呀 2025-07-23 14:37:14

1973年,梁兴初将军被下放到太原一个化工厂劳动改造,一天他正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名工人突然对他说:“梁师傅,我交给你一项任务。” 梁兴初出生在1913年的江西吉安,那地方穷山恶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就去铁匠铺当学徒,天天抡锤子打铁,练就了一身硬骨头。1930年,他加入红军,当年就入了党,从最底层干起,一步步爬到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和营长。长征那会儿,他跟着部队翻山越岭,吃不饱穿不暖,还得扛着枪杆子往前冲。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在晋冀鲁豫一带带兵,担任过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的营长、副团长,后来又调到苏鲁豫支队、新四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当师长,还管过滨海军区第十三团和山东解放军第一师。那些年,他组织部队打了不少硬仗,缴获了不少敌人的家伙事儿。 解放战争时期,他调到东北民主联军,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师长,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八军军长,第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西海岸防御指挥部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司令员兼第四十三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他带兵在东北和华南转战,经历了大小战役,立下不少功劳。1950年抗美援朝,他当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军长,率部过鸭绿江。初期仗打得不太顺,他调整战术,指挥三所里阻击和松骨峰战斗,部队付出很大代价,但赢了关键胜利,彭德怀给第三十八军起了“万岁军”的名号。他自己脸颊中过弹,坚持指挥,人称“铁疙瘩”。1955年授中将军衔,得过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7到1972年,他当成都军区司令员。1973年3月,他去山西太原义井化工厂参加劳动。这段经历让他从军界转到工厂一线,干起了普通工人的活儿。 在太原义井化工厂,梁兴初适应了新环境,每天干扫地、搬硫酸桶、看锅炉这些事儿。工友们起初对他有点距离感,但看他不偷懒,学技术比年轻人还积极,慢慢就亲近了。大家叫他“梁师傅”,这称呼比从前的官衔更接地气。他不摆架子,帮年轻工友扛铁管,找老师傅学操作,车间主任安排啥他就干啥。工厂空气里有化学味儿,他肺部不舒服,还老咳嗽,但没耽误事儿。那天,一个工人找他,说交给他一项任务,其实是想让他讲讲打仗的经历。从这开始,他开始分享军旅故事。 休息时间,大家围拢听,他从投军说起,讲到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那些战役细节,他讲得实打实,比如松骨峰怎么堵敌军,三所里怎么设伏。工友们听得带劲,有的感慨,有的问他耐力咋练的,他就说小时候打铁打出来的。七年里,他讲了无数次,从井冈山到鸭绿江,影响了不少人。妻子任桂兰搬来厂区招待所,给他熬中药缓解咳嗽。工友们也关心他,送梨膏和棉手套。他回报大家,帮忙缠漆包线、清理化学液这些活儿。工厂氛围因为这些事儿变好了,生产也更顺。梁兴初动了写回忆录的念头,半夜点灯写稿,攒了几百页。这段劳动让他接地气,学到不少技术,也让工友们看到老一辈的实干精神。 梁兴初在厂里劳动七年,1981年10月,中央免除他的处分,按大军区正职待遇安置。他没急着走,多留两年,继续和工友一块儿干活。回北京后,他接着写回忆录,从红军时代写到抗美援朝,手稿堆了不少。一场火把稿子烧了大部分,他挺遗憾。妻子任桂兰是医生,腿脚不好,还拄拐杖到处跑,找老部下、战友,查北京军区档案,拼凑出书《统领万岁军》。晚年他身体不行了,但还留着工友送的棉手套,当作纪念。1985年10月5日,他在北京去世,72岁。

0 阅读:87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