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开车时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没有包裹住方向盘,导致自己的手臂被炸伤,她怀疑安全气囊没有正确打开,因此要求退车,对方却认为这不是质量问题,拒绝了女子的要求。 “买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好,出了事就开始抵赖?今天不给个说法这个事情没完!”女子愤怒的说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委屈和愤怒,这一幕发生在浙江,一场看似平常的车祸,却因为安全气囊的问题,让女子的生活瞬间陷入了混乱。 事情发生在浙江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那天女子像往常一样驾车上班,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然而就在她行驶到一处十字路口时,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突然从侧面冲了过来,尽管她反应迅速,急踩刹车,但两车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 撞击的瞬间女子的身体猛地向前冲去,安全带紧紧地勒住了她的身体,但她的手臂却因惯性撞向了方向盘,按照常理,此时的安全气囊应该瞬间弹开,将她的手臂包裹住,减轻撞击带来的伤害,然而令人心惊的是,安全气囊并没有像预期那样打开,只是微微鼓起了一点,远远不足以起到保护作用。 碰撞之后女子感到手臂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她低头一看,手臂上布满了细小的伤口,鲜血正顺着皮肤往下流,更可怕的是,手臂的肌肉和骨骼似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已经无法正常活动,她强忍着疼痛,拨打了急救电话,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医生的检查,女子的手臂伤势被诊断为开放性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手术虽然顺利,但女子手臂的恢复过程却异常艰难,医生告诉她,由于安全气囊没有正常打开,她的手臂受到了二次撞击,伤势比一般的交通事故要严重得多。 手臂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女子的心却因为愤怒而燃烧,她想起买车时,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向她保证,这辆车配备了最先进的安全系统,安全气囊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她和家人的安全,当时,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几十万,买下了这辆让她充满期待的车。 然而现在真正需要安全气囊保护的时候,它却像个“摆设”一样,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女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认为这辆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安全气囊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打开,是导致她手臂受伤的直接原因。 带着这样的想法女子找到了汽车经销商,要求退车并赔偿她的医疗费用,她拿着医院的诊断证明,指着手臂上的伤疤,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但经销商的态度却让她彻底失望了。 对方表示安全气囊没有打开可能是由于碰撞的力度不够,或者碰撞的角度不合适,并不一定是车辆的质量问题,他们拒绝退车,也拒绝赔偿任何费用。 经销商的回应却显得轻描淡写:“我们只是卖车的,具体的安全气囊技术问题,我们也不太清楚,如果你觉得有问题,可以去4S店找厂家,或者去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女子的心彻底凉了,她没想到,自己花费巨资买来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谎言,她决定不再妥协,一定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女子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她先是联系了4S店,希望他们能够对车辆进行检测,找出安全气囊没有打开的原因,4S店的检测报告却显示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没有发现明显故障”,事故中的碰撞角度和力度确实不足以触发安全气囊的打开。 这份报告让女子更加愤怒,她认为4S店是在敷衍她,故意掩盖问题,于是她决定寻求法律帮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律师的帮助下,女子向当地的质量监督部门提交了投诉申请,要求对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进行权威鉴定。 同时她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维权活动,将自己的遭遇公之于众,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位网友留言道:“这起事件让人气愤,也让人深思,我们买车时,总是被各种宣传所吸引,却很少关注那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女子的遭遇是一个教训,提醒我们消费者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同时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几年前,我开车发生了一次轻微的碰撞,安全气囊也没有打开,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小问题,直到看到女子的遭遇,我才意识到,安全气囊的可靠性是多么重要。” 虽然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但这起事件不仅是一起普通的消费维权案例,更是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它让我们明白,安全气囊不是“摆设”,消费者的权益不容侵犯,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每一个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开车有40不要,信不信由你1、不要挂佛像2. 座椅别调太躺,难操控3.不要
【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