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给稳定币降温!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近期连续发声,对当前稳定币市场的过热炒作提出警示。从监管视角看,稳定币确实需要理性降温,而这种现象对A股市场的影响可能体现在“概念股”的价值重估上。 结合监管动态和市场,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热炒背后:概念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余伟文提到,尽管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金管局表达对稳定币牌照的兴趣,但大多停留在“画大饼”阶段——例如鼓吹跨境支付效率提升、支持Web3.0等愿景,却无法提供具体方案或风险控制能力。这反映出当前市场存在显著的“伪创新”现象:一些企业并未真正理解稳定币的技术逻辑和合规要求,仅靠蹭热点推高估值。 当然炒作就是炒作,你可以利用情绪往前冲,但真正聪明的资金懂得提前退场,而许多散户刚开始本着看热闹的心态,开始不敢追,等涨起来时再去追,再强的热点短炒过后就是风险,更何况稳定币现在停留在炒预期上,即便是正宗的稳定币概念,短线炒高也是风险,如果只是蹭热度的话,就更应该小心了。 例如,某些上市公司跨界宣称布局稳定币业务后股价应声上涨,甚至交易量激增。但这种上涨更多是市场情绪的盲目跟风,而非业务实质的支撑。余伟文明确表示,首批牌照仅发“个位数”,这意味着大多数蹭热点的企业将面临牌照落空的落差,进而引发股价回调风险。 监管降温的短期冲击 短期内,香港金管局释放的明确信号(如严格限制牌照数量、强调反洗钱要求)可能对A股的“稳定币概念股”形成压制。资金对相关板块的炒作将回归理性,尤其是主营业务与区块链、支付技术关联度低的企业,可能面临估值泡沫破裂。同时,监管趋严会加速行业洗牌,仅靠概念包装的企业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但需要注意的是,香港与内地监管政策存在差异,A股中涉及数字货币或跨境支付的技术型企业,若能与香港持牌机构合作(如提供应用场景),可能在中长期受益于合规化趋势。 中期展望:从泡沫到务实发展 中期来看,香港此次降温行动或成为行业分水岭。一方面,严格的牌照审核(如技术能力、风控方案、反洗钱体系等要求)将推动资源向头部合规企业集中;另一方面,市场会逐渐区分“真需求”与“伪场景”。例如,真正解决跨境支付痛点的方案(如锚定多国法币的稳定币)可能脱颖而出,而空谈颠覆传统金融的“故事”将失去吸引力。 对A股而言,投资者需警惕两类风险:一是香港政策趋严引发的连锁反应,例如内地加强对类似概念的审查;二是市场情绪退潮后,缺乏实质进展的企业股价可能长期低迷。不过,若部分A股公司能通过技术合作或场景落地切入香港稳定币生态,或迎来价值重估机会。 总结:冷静看待“降温”的长期价值 余伟文的降温举措并非否定稳定币本身,而是防止行业在狂热中走向失控。对A股投资者来说,短期需规避纯概念炒作标的,中期则应关注真正具备技术能力和跨境场景落地潜力的企业。市场的健康发展,终究需要褪去泡沫,回归价值本质。
银行股持续调整,大家肯定很关心什么时候能调整结束?先不着急回答,往下看先。如果你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