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回溯党史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2025三下乡社会实践三下乡
为深入探寻青岛地区党的奋斗历程,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薪火灼华实践队队员(以下简称实践队员)于2025年7月20日前往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在追思中向为青岛解放、国家富强奉献一切的革命先辈致以崇高敬意。
★ 踏入场馆,回溯党史征程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坐落于青岛市市北区海岸路18号,前身是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红瓦绿树间,百年建筑静静伫立,承载着青岛早期党组织浴血奋斗的记忆。自2001年修复开放以来,这里以“旧址陈列 + 专题展览”的形式,成为青岛党史教育的核心阵地,总建筑面积超1200平方米,通过文物、史料、多媒体等载体,全景式呈现青岛党组织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纪念馆的外墙在晨光中透着沉静的庄严,青灰色的砖石纹理里藏着岁月的厚重。实践队员拾级而上,踏入序厅。玻璃展柜中,《青岛劳动周刊》创刊号字迹斑驳,这张1921年青岛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人刊物,记录着早期工运的呐喊;场景复原区,四方机厂车间里,工人紧握拳头高呼“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还原1925年青岛工人大罢工的热血瞬间——邓恩铭曾在此秘密串联,李慰农奔走呼号,革命火种在苦难中悄然点燃。
▶ 聆听故事,触摸信仰温度
在陈列史料中,邓恩铭、李慰农 等革命先驱的事迹,如惊雷震撼人心:
邓恩铭作为中共一大代表、青岛党组织创始人,曾化名“黄伯云”潜入青岛,在四方机厂、纱厂秘密发展党员。1925年他领导“青岛工潮”遭反动军阀通缉,狱中写下《诀别书》明志:“我决不能为了生命而放弃信仰!”1931年于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0岁,用热血诠释了忠诚。受党中央委派赴青岛支援工运的李慰农,则乔装水手奔走于码头与工厂间,1925年“青岛惨案”后坚持斗争,因叛徒出卖被捕。草席、破碗与带血镣铐困不住他“为工农谋解放”的信仰,临刑前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同样年仅30岁。
此外,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影像 重现“青岛战役”“解放青岛”等关键历史场景:炮火轰鸣中,解放军战士突破国民党防线,红旗插上青岛城头——逼真场景让队员身临其境,深刻体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厚重分量。实践队员驻足*“英烈墙”前,上千个名字在灯光下闪耀,既有家喻户晓的先驱,也有默默无名的战士,他们共同铸就了青岛党史的精神丰碑。
★ 追思先辈,续写时代华章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不仅是党史教育的“活教材”,更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近年来,纪念馆打造 “云端纪念馆”(720°全景展览),还与青岛高校共建“红色研学基地”。如今,这里年均接待参观者超8万人次,成为党员重温初心、青少年汲取力量的红色地标。
从党史深处汲取力量,向时代使命奋勇前行。此次参观,让薪火灼华实践队队员深刻领悟: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当代青年 “以青春诠释信仰”的行动指引。未来,队员将以笔为媒、以学为帆,在讲好青岛党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征程中勇毅前行,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