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日本关税降至15% 7月23日,卡罗琳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表示:“我们与日

非常盘点中 2025-07-24 01:40:38

白宫:日本关税降至15% 7月23日,卡罗琳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表示:“我们与日本刚刚完成了关税谈判协议,该协议规模庞大,日本将对美投资超过六千亿美元,这将创造数十万个岗位。同时,日本将开放美国汽车、稻米以及其他农产品进口。作为回报,美方将向日本商品进口征收15%的关税。” 这场看似双赢的协议,实则是美国精心设计的 “经济绑架”。根据协议,日本要在半导体、钢铁、能源等关键领域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其中90%的利润将流回美国。 这意味着日本不仅要自掏腰包为美国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还得眼睁睁看着真金白银流入对手腰包。更讽刺的是,日本开放的汽车市场原本就是美国觊觎已久的肥肉。 尽管关税降至 15%,但日本车企需在美扩大产能,本土生产线却面临裁员关停的风险。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妥协,让日本经济命脉进一步受制于美国。 首相石破茂在记者会上强调,协议是 “顽强谈判的结果”,但话音未落,北海道农民已因大米市场开放陷入恐慌。 作为日本农业的 “护身符”,大米关税此前高达 700%,如今被迫向美国敞开大门,直接冲击数十万农户生计。 更致命的是,协议未涉及日本对美商品降税,这种单方面让利让日本企业叫苦不迭 —— 丰田、本田等车企在美销售需缴纳 15% 关税,而美国车进入日本市场却几乎零成本。 这种 “不平等条约”,与 1985 年《广场协议》如出一辙,当年日元被迫升值导致日本 “失去三十年”,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欧盟在美日协议公布后立即表态,若 8 月 1 日前谈判无果,将对价值 900 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并考虑启用 “反胁迫工具” 进行全面反制。 韩国则在谈判中划下红线,明确拒绝开放大米和牛肉市场,转而以扩大能源作物进口作为筹码。这种 “以邻为壑” 的策略,正在瓦解美国与盟友的信任基础。 菲律宾同日签下更屈辱条款:对美零关税开放市场,却承受 19% 报复性关税,沦为 “美式同盟” 的牺牲品。 这场关税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试图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野心。特朗普政府以 “对等关税” 为幌子,实质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贸易伙伴让利。 从越南、印尼到日本、欧盟,美国正将 “交易艺术” 发挥到极致 —— 先威胁加征高额关税,再以 “优惠价” 诱使对方妥协。 这种策略短期内可能为美国带来经济利益,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日本车企为规避关税,已开始寻求与中国供应链合作;欧盟则加速推进内部市场整合,减少对美依赖。 日本家庭主妇发现,超市里美国大米的货架越来越长,本土农产品价格却因竞争下跌;美国消费者则需为进口日本汽车支付更高价格,所谓 “创造就业” 的红利,最终可能被通胀抵消。 更深远的是,这种单边主义行径正在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国际贸易中心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已增加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若持续下去,将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全球经济稳定。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韵。四十年前,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四十年后,这份新协议可能成为压垮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炫耀 “史上最大协议” 时,他或许忘了,靠胁迫达成的交易终将反噬自身。正如日本专家所言,这种 “吸血式” 合作只会加速盟友离心,让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愈发孤立。 这场看似美国占尽便宜的博弈,最终会是赢家通吃,还是玩火自焚?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公平和规则被践踏,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你认为这种霸凌式贸易策略能持续多久?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