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朱元璋用意,猪跟朱同音,说出来那不是找死? 那一天,沈万三心里七上八下地在自家豪宅里招待朱元璋。这可是天大的面子,皇帝亲临,祖坟都得冒青烟。沈家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了,山珍海味流水似的上。其中有一道菜,是苏州的硬菜——红烧蹄髈,炖得那是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朱元璋吃得挺高兴,跟沈万三也聊得挺热络。可酒过三巡,老朱同志突然用筷子指着那盘红烧蹄髈,脸上带着一丝琢磨不透的笑,开口问道:“万三啊,这道菜油光水滑,甚是美味,叫个什么名堂啊?” 就这么一句话,满屋子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在座的哪个不是人精?大伙儿心里“咯噔”一下:要出事! 沈万三的冷汗“唰”地就下来了。他能不知道这叫啥?这不就是猪蹄子嘛!可问题是,“猪”和皇帝的姓“朱”同音啊!在那个年代,这叫犯了名讳,是天大的忌讳。你要是敢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猪”字,那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纯属活腻了。说这是“红烧蹄髈”?那“蹄”字的发音,跟“啼”又相近,有“哭啼”的不祥之兆。 这问题,就是个送命题。你说“猪蹄”,是为不敬,当场就可能被拖出去砍了。你说不知道,那是欺君之罪,脑袋也保不住。一瞬间,沈万三恐怕把这辈子在商场上练就的急智都调动起来了。 求生的本能让他脑子转得飞快。他脸上还得挂着恭敬的笑,躬身回答道:“回陛下,此物乃草民家乡的特色,因为是草民家中独创,所以就斗胆称之为‘万三蹄’。”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高,实在是高! 这三个字有多妙: 第一,完美避开了“猪”这个要命的字眼。 第二,用自己的名字给菜命名,把姿态放到了最低,极尽谦卑。意思就是,这只是我沈万三家的一个土菜,上不了大台面,给您尝个鲜。 第三,顺带着还拍了马屁,“万三蹄”献给万岁爷,寓意着财神给皇帝献宝,彩头多好。 朱元璋听完,眉毛一挑,脸上的笑意深了些,点点头:“嗯,万三蹄,有趣,有趣。”轻轻一挥手,这事就算过去了。 这一关,沈万三靠着惊人的反应速度,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可他没明白,朱元璋心里的那根刺,早就扎下了,根本不是一道菜名就能拔掉的。皇帝想让你死,你连呼吸都是错的。 咱们把时间往前倒倒。朱元璋为什么从一开始就看沈万三不顺眼? 根子,就出在俩字上:阶级。 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当上皇帝的。他骨子里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土地,是农民,是“士农工商”这个稳固的社会结构。而商人,在老朱看来,就是一群不事生产、投机倒巧、扰乱经济的“末流之民”。他对富商,有一种天然的、发自骨髓的警惕和厌恶。 而沈万三呢,恰恰是商人里的顶流。他在元末乱世靠着海外贸易和垦荒屯田,积累了泼天富贵。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沈万三一开始是资助的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后来眼看张士诚不行了,他才赶紧调转船头,给朱元璋送钱送粮。 这种“投机”行为,在朱元璋眼里,就是商人的本性,靠不住。 等到朱元璋定都南京,要修筑城墙和宫殿,国库里没钱。沈万三的机会又来了,他主动请缨,说南京城的城墙,我包了!他不仅出钱,还为了让朱元璋记着他的好,让工匠在每一块城砖上都刻上“沈氏捐”的字样。 这事办的,格局小了。你一个商人,把名字刻在皇家城砖上,这是想干嘛?想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这南京城是你沈万三修的?皇家的脸面,被你一个商人的钱给盖过去了,这让朱元璋心里能舒服吗? 从那一刻起,在朱元璋心里,沈万三已经从一个“有钱的百姓”变成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万三蹄”事件后,沈万三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安全了。但他错得离谱,他完全没搞懂一个皇帝的思维方式。为了进一步表忠心,他干了一件让他万劫不复的蠢事。 当时,朱元璋要犒赏三军,准备北伐。沈万三又主动跳了出来,跟朱元璋说:“陛下,将士们辛苦了,我愿意个人出资百万两白银,替陛下犒劳三军!” 这话在沈万三听来,是忠心耿耿,是为国分忧。可在朱元璋耳朵里,不亚于晴天霹雳! 老朱当场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 翻译过来就是:你一个平头老百姓,算什么东西?敢用你自己的钱去犒赏我的军队?军队是国之重器,是天子的爪牙,你一个商人凭什么染指?你是想收买军心,还是想证明你比我这个皇帝还有钱? 这一下,是彻底踩了朱元璋的死穴。兵权,是皇权最核心、最不容触碰的逆鳞。在朱元璋看来,沈万三的这个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炫富了,这是潜在的谋逆。 朱元璋当场就要杀他。幸亏马皇后在旁边劝:“人家只是个不懂法度的富家翁,帮国家出钱是好事,虽然做法不妥,但不至于死罪。咱们要是杀了,以后谁还敢为国效力?” 朱元璋这才压下杀心,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沈万三被安上一个“交通外番”的罪名,抄没家产,全家流放到了云南。曾经富可敌国的江南财神,就这样凄凉地客死异乡。
朱元璋想找理由杀了沈万三,指着猪蹄子问:“万三,这是什么菜?”沈万三当然知道朱元
原上花绽放
2025-07-24 02:30:13
0
阅读: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