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咱们的库存?可说实

万事浮华 2025-07-24 09:53:47

有人说为啥不把便宜货卖给古巴,既能帮古巴解决物资短缺,又能清掉咱们的库存?可说实话,古巴跟朝鲜差不多,信用真不咋地。跟印度这种国家做生意,得做好只收定金、尾款泡汤的准备;跟古巴、朝鲜打交道,别指望他们付钱,能把运货的车皮还回来就算不错了。   中国一直没少下功夫,送客车、给粮食、投项目,问题是本是互利的买卖,谁承想东西送过去了钱却收不回来,弄到最后只落得个赔本赚吆喝,往后涉险的企业宁可不做了。 先说说古巴的经济状况,这个国家就像个久病的人,底子本来就弱,还天天被人掐着脖子,美国从1962年开始对古巴搞全面封锁,石油、粮食、药品啥都不让进,连美元结算都给卡死了。 古巴的外汇储备本来就少得可怜,再加上美国制裁,连买燃料发电的钱都凑不齐,更别说支付中国企业的货款了,你想想,一个连电费都交不起的家庭,怎么可能按时付清买菜钱呢? 再看看古巴的支付能力,在古巴做生意,就像把钱扔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更要命的是,古巴不允许私营经济,外国商人只能和政府做生意,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不做吧,损失订单;做吧,钱能不能收回来全凭运气。 中国企业吃过的苦头可不少,就拿健尔康公司来说,他们给古巴卖医用敷料,结果对方从2016年开始就大面积违约,货款一拖就是七八年,到2024年上半年,光古巴客户的坏账就计提了1.68亿元,比同期净利润还高出275%。 这可不是个例,很多和古巴合作的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你想想,哪家企业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辛辛苦苦干一年,利润全被坏账吃掉了,甚至还倒贴钱,谁还敢继续做?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商业合作这么难,中国为啥还一直给古巴送客车、粮食,投那么多项目呢?这里面有更深层的考量。 中国和古巴是有着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比如在联合国,古巴经常和中国站在一起,反对霸权主义,这种政治上的友谊,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就像家里有个落难的亲戚,你不能因为他还不起钱就不管他,总得拉他一把。 但这种援助和纯粹的商业贸易不一样,企业是要赚钱的,没有利润的买卖,他们自然不愿意干。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古巴的信用记录实在太差,俄罗斯当年可是直接免除了古巴288亿美元的债务,相当于360架苏-35战斗机的钱。 这种“债多不用还”的名声传出去,哪个国家的企业还敢轻易和他们做生意?就算中国企业愿意冒险,银行也不愿意给他们贷款。毕竟,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不会把钱借给信用破产的人。 美国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古巴被美国封锁了六十多年,连基本的国际贸易渠道都被切断了,中国企业就算想和古巴做生意,也得绕开美元结算,用其他货币或者物物交换,这就像在没有桥的河上架设索道,不仅成本高,风险还大。 而且,美国还威胁要制裁和古巴合作的外国企业,这让很多中国企业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古巴这么困难,中国为啥不加大援助力度,直接帮他们渡过难关呢? 其实,中国已经做了很多,这些年中国给古巴建了数字电视网络,让45%的古巴家庭能看上高清电视;还援建了35兆瓦的太阳能电站,每年能帮他们节省1.8万吨进口燃料。 这些项目都是为了帮助古巴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但援助和商业贸易是两码事,援助可以不计回报,但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和利润。 说到底,中国和古巴的贸易困境,是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中国不是不想帮古巴,而是在帮的过程中,必须平衡政治利益和经济风险。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没有利润的买卖,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古巴自身改善经济状况,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打破美国的封锁。 只有当古巴能够正常参与国际贸易,有了稳定的外汇收入,中古巴之间的商业合作才能真正走上正轨,在此之前,中国企业的谨慎和犹豫,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中国和古巴都在赛道上,但古巴的鞋子破了,腿上还绑着沙袋。中国可以扶他一程,但不能一直背着他跑。 只有古巴自己解决了经济和信用问题,这场马拉松才能跑得又稳又远,在那之前,咱们只能一边帮他修鞋,一边鼓励他慢慢恢复体力,毕竟,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时的慷慨,而是长久的扶持。

0 阅读: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