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的博弈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美国常常将台湾作为一个战略棋子,随心所欲地施加压力或进行干预。然而如今,中国反过来利用台湾来牵制美国,采取的策略就是围着耗,耐心等待,而不急于采取行动。这背后,是中国在国际间积累的硬实力和经济底气。 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台海危机,局势异常紧张。1995年夏季,北京得知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计划访美,于是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警告华盛顿,要求不要为李登辉提供签证。然而,美国仍然批准了李登辉的签证,李登辉于6月9日抵达纽约,10日发表关于台湾主权的演讲。这一行为被北京视为挑衅,并召见美国大使进行抗议。 紧接着,中国采取了系列军事回应,1995年7月,解放军在东山岛海域进行了导弹试射,第一枚导弹从江西基地发射,落在台湾北部外海。随后的几个月里,中国继续进行了多轮军事演习,包括海军参与的导弹试射以及两栖登陆训练。1996年,随着台湾选举临近,中国进行了第四轮演习,并发射了三枚M-9导弹,这一系列举动迫使美国调派航母前来“威慑”。尽管当时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舰艇仅有50多艘,而美国拥有数百艘舰艇,且中国经济总量远不及美国,但北京选择通过导弹威慑而非直接冲突来应对危机。 然而,今天的情况与当时大不相同。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得中国在台海的战略地位更加稳固。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134.9万亿人民币(约18.74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上半年经济将继续增长5.3%。同时,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也达到了754艘,总吨位285万吨,并且新舰不断服役,包括福建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相比之下,美国的内乱局面愈加严重,债务上限不断上升,甚至出现支付危机的风险,俄乌冲突也拖慢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台海的策略明显发生了转变。2022年,中国围绕台湾的演习取得了相当的战略成果,美国未能真正插手。而2024年、2025年的军演,如联合利剑-2024B和海峡雷霆-2025A,更加注重封控、打击以及远火实弹射击等实战能力的演练。美国对于台湾的军援也在不断变化,尽管特朗普政府建议加大援助力度,但国会内部对此产生了争议,有声音认为此举只会加剧台湾的依赖,并进一步激化中美关系。 时间对中国越来越有利。随着海军新舰不断服役,国际支持逐渐增多,台海博弈中的耐心控制力逐步增强。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支出和援助(如对乌克兰的援助)则大多流向了本土军工,无法持续投入到台海地区的压力之中。总的来看,中国的战略态势日益成熟,在台海的博弈中占据了越来越有利的局面。
台湾问题即将突破临界点,2大迹象表明,大陆或要准备出手了
【1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