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挣50万?真有这等好事!”男子小王刷手机时被一则“21天自律挑战”广告吸引。视频里参与者按时间表生活、远离手机——小王心动了:“这规则简直为我量身定做!我本来就不沉迷手机,这钱不是白送吗?” 冲去报名点,小王被丰厚的奖励彻底点燃:坚持21天,狂揽50万!哪怕只撑3天,也有7万块!奖金像磁石般吸引着他。当工作人员提出需预缴8000元报名费时,小王虽犹豫了几秒,但“稳赚不赔”的念头占了上风:“熬几天就有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买卖划算!”他痛快缴费,签了厚厚的协议。 谁知,打脸来得猝不及防! 仅仅一夜过去,第二天一早,小王就收到了冰冷的“违规确认函”。 理由荒诞又确凿:根据监控记录,他违反第16条——行李箱没放在“监控盲区”,而是放在了监控下!小王急了,慌忙翻出协议,才在蚂蚁般的小字角落里找到那条致命细则。 “中招了!”小王顿悟这是套路,懊悔自己没细看天书般的条款。但更让他憋屈的是,如此刁钻的规则(比如行李箱位置),工作人员报名时竟只字未提!“这些关键坑点,你们倒是口头提醒一句啊!全靠小字‘钓鱼’吗?”他愤而质问。 工作人员的回应却堪比“渣男语录”:“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你情我愿。成年人看不懂字吗?自己不看清楚,怪谁?”态度冰冷又倨傲。 此坑一爆,更多受害者浮出水面:有人因“早上提前一小时上厕所”违规;有人开门取外卖说了句“谢谢”就被判违规;更绝的是,有人被认定“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违规…这些“违规理由”之刁钻,堪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仿佛无论你如何战战兢兢,他们总能扣你帽子,让你血本无归。 网友精辟总结:“你垂涎他的50万,他盯着你的8000块。”没错,看似高额的奖金,不过是吸引人付报名费的诱饵。 目前,小王等受害者在寻求法律途径。律师指出,此合同涉嫌“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很可能被判无效。但维权之路漫漫,而那场唾手可得的50万“自律梦”,早已碎成了昂贵的教训。 当你以为输在不够“自律”,有些人却靠着“自律”的名义大发横财。对此,您作何感想?欢迎讨论!
有知情人士称,最开始杜建英是为了顾全大局,且压住了自己的孩子,但去年全网纪念宗庆
【123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