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提议成立“联合国2.0”,还让联合国在中国设重要分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最近抛出一个震撼性想法:建立“联合国2.0”,并把全球环境治理总部放在中国,这个提议在国际关系圈引起不小反响,背后反映的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效率的质疑。 萨克斯在联合国工作了17年,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专门负责可持续发展目标,他提出这个想法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联合国运作现状的深度观察。 联合国秘书处目前管理着超过3600项不同任务,许多项目存在职能重叠,仅在气候领域,就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多个机构,各自为政。 绿色气候基金的项目审批流程平均需要18个月,这在气候危机面前显得过于缓慢,全球仍有约40%的国家缺乏基本的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发展中国家普遍反映获得气候资金的程序过于复杂。 萨克斯认为与其继续在现有框架内修补,不如创建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新机制,他选择中国作为环境分部所在地,有着现实考量。 中国目前贡献了全球54%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生产国,过去五年,中国在清洁技术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3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中国正在推动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今年成立的国际调解院总部设在香港,专门处理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已有60个国家表示支持或参与,这种“调解优先”的理念与传统的制裁和对抗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这个设想面临三个现实挑战,美国方面的态度是最大变数,作为联合国最大会费缴纳国,美国对任何可能削弱其影响力的改革都会保持谨慎,拜登政府虽然重返多边主义,但对中国在国际机构中作用的扩大仍有戒心。 资金问题同样棘手联合国2024年因预算紧张已经实施裁员计划,新建机构的运营成本从何而来?萨克斯建议通过碳税、金融交易税等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但这需要主要经济体的一致同意。 第三个挑战是成员国的信任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担心新机构可能变成少数大国的专属俱乐部,重复现有国际组织中的权力不平衡问题。 实际上改革已经在进行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正在推进组织架构调整,计划整合重复职能部门,提高运作效率,一些非核心部门可能迁出纽约,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过去二十年,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占比从1.5%增长到12%,维和摊款占比更是达到15.2%,仅次于美国,中国还通过“全球发展倡议”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已向联合国南南合作基金投入30亿美元,在78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200多个发展项目,这种务实的参与方式为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萨克斯的“联合国2.0”提议或许不会完全实现,但它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多极化世界需要更加包容和高效的治理机制,无论是改革现有体系还是创建新机制,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解决全球性挑战。 国际组织的重大变革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联合国本身就是在二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中诞生的,如今面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数字治理等新挑战,国际社会确实需要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
美教授提议成立“联合国2.0”,还让联合国在中国设重要分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
文史充点站
2025-07-24 11:19: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