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24 11:21:47

2013年,原工兵一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韩维民,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给战友王悦发扫墓,负责管理的张园长告诉他:“王悦发同志牺牲29年,一个来扫墓的家人都没有,真可怜!” 主要信源:(台海网——一张烈士墓的照片 92岁母亲圆29年扫墓梦;中国新闻网——官兵捐款为烈属筹路费 烈士92岁母亲圆29年扫墓梦) 很多人都在网上见过这样一张黑白照片:满头白发的老人手扶烈士墓碑,脸贴着碑石久久不动。 她是赵斗兰老人,照片里是她牺牲二十多年后才攒够路费看望的儿子赵占英。 而麻栗坡烈士陵园九千多块墓碑里,还有位叫王悦发的山东籍烈士,他的故事直到2013年才被知晓。 事情得从退伍老兵韩维民说起。 2013年春天,这位曾在前线跑战地新闻的老兵照例来麻栗坡祭扫战友。 在陵园管理处,所长张子培指着几块没摆放祭品的墓碑叹气:"这几个战士家里从来没人来过,王悦发烈士家离得最远,在山东新泰县。" 这话像根刺扎进韩维民心里,他见过烈士母亲赵斗兰的照片,知道亲人未至的墓园有多寂寥。 回到招待所连夜查资料。 王悦发,1963年生,1981年从新泰农村入伍,在原工兵一团当炊事兵。 档案里记着:1984年7月部队赴滇参战,在距老山主峰不足千米的危险地带抢修运输线。 9月26日晚遭敌军炮击,这个21岁的炊事员带着内伤坚持到天亮,等战友们起床才发现他已没了呼吸。 墓碑落款时间是1984年9月27日。 三天后韩维民坐上去济南的火车,辗转找到新泰县武装部。 退休的老科长翻出泛黄档案:"这兵娃子参军时腿上带疤,体检差点被刷下。他徒步三十里地追着接兵干部表决心,说只要当上兵命都能交给国家。" 武装部派车送韩维民进山,颠簸三小时才找到王悦发老家翟家庄。 眼前景象让人心头发酸:土坯房塌了半边院墙,屋后杂草长到窗台高。 拄拐的邻居王老汉道出缘由:王悦发参军那年家里已穷得揭不开锅,大哥病逝后他是顶梁柱。 牺牲通知传来时他爹当场中风,熬了七年撒手人寰。 如今只剩92岁老娘赵贯英跟着残疾的小儿子王悦祥过活,那娃倒插门到邻村给人当养老女婿去了。 在二十里外刘家沟见到王悦祥时,这个腿脚不便的庄稼汉正给玉米地追肥。 听明来意他蹲在地头抹眼睛:"娘每年清明都朝着西南方向烧纸,念叨'发儿吃不上家里新麦了'。 十年前爹临终攥着哥的军功章不闭眼,可咱家..." 他掰着指头算账:老娘每月抚恤金320块,自己打零工挣四百,买完降压药就剩两百多。 从新泰到云南光路费要三千多,这账攒了三十年也没攒够。 韩维民连夜给福建某工兵团政委林晖打电话。 这个王悦发的老部队正在组织"军史寻根"活动,听说此事当即决定:替烈士尽孝! 三天后团里发起捐款,从军官到列兵都掏腰包。 有个新兵把攒着买手机的八百块全塞进捐款箱,红着脸说:"我爹娘种地供我当兵,不能让别家爹娘寒心。" 七月流火,王悦祥揣着部队捐的三万块钱和崭新军装来到福州。 政委把抚恤金调档记录给他看:"您哥每月应有856元,我们已联系地方补发。" 更让他落泪的是礼堂里两千官兵齐刷刷敬礼,林政委的话震得屋顶嗡嗡响:"您哥埋骨青山是为我们开路,工兵团七千子弟兵都是您家兄弟!" 七月十日清晨,麻栗坡下起瓢泼大雨。 韩贯英特地托人写的挽联挂在王悦发墓前:"三十年西南望眼终得见,九万里山河无恙儿可眠"。 当王悦祥把老家带来的大枣供在青石板上,整个陵园只剩雨打树叶声。 返程前他捧了把坟头土用手帕包好,没成想回到翟家庄那天,老母亲颤巍巍抱出个青花瓷坛。 那是她给儿子备了三十年的衣冠冢。 2018年赵斗兰老人去世时,人们在她枕下发现张泛黄的云南地图。 而此刻在翟庄村后山,新添的土堆前竖着块小木牌,王悦祥用炭笔工整写着:"哥,这土里掺着麻栗坡红泥,娘说埋这儿你就能瞅见家门口的柿子树了。"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88

猜你喜欢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