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夜,王刚借着酒劲走进成方圆的房间,向她又一次提出要求,没想到成方圆又拒绝了,这也加速了他们离婚的步伐。 2023 年深秋,北京某乐器行里,75 岁的王刚正弯腰给孙子丁丁挑大提琴。 小家伙刚上小学,手指还没琴颈粗,却攥着琴弓不肯放。 王刚瞅着他那股执拗劲儿,忽然笑了 —— 这模样,像极了 1959 年的自己,11 岁站在长春少年宫的舞台上,攥着画笔不肯撒手的样子。 那年他给毛主席寄去自己画的《红领巾》,没想到真收到了回信。 旁边压着的,是张 1979 年的话剧票根,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的《陈毅出山》,他在里面跑龙套,演个端茶的卫兵,台词就一句 “首长请喝茶”。 正是在这个团里,他遇见了杜小娟。姑娘是报幕员,穿军装站在台口时,声音脆得像咬冰糖。 两人处对象那阵,他总在后台等她,兜里揣着从食堂顺的糖,剥好了递过去。 1976 年结婚那天,团里给了间十平米的宿舍,墙皮掉渣,他用报纸糊了三层,杜小娟在上面贴满两人的照片。 可日子过着过着,照片就被争吵声震得卷了边 —— 他想考中央台当主持人,熬夜写稿子。 她想评 “优秀报幕员”,整天泡在排练场。1978 年离婚那天,杜小娟抱着刚满周岁的婷婷,把他糊墙的报纸撕了半张,“你要走就走,别回头”。 他真没回头。1982 年,他靠配音《夜幕下的哈尔滨》拿了 “飞天奖”,声音透过收音机传遍全国。 后来进了央视,他成了《综艺大观》的 “定海神针”。 1991 年冬天,后台飘着雪花,成方圆抱着吉他练《童年》,弦断了一根,他赶紧递过去自己的备用弦。姑娘抬头笑,睫毛上沾着雪粒,“王老师,您这弦是给评书伴奏用的吧?” 那天他才知道,这个比他小 12 岁的歌手,5 岁学二胡,1977 年考中央音乐学院时,专业课是全国第一。 1996 年结婚,成方圆在保利剧院开演唱会,返场时忽然说:“下面这首歌,送给我先生王刚。” 聚光灯打过来,他坐在第一排,手里的荧光棒差点捏碎。可蜜月没过完,矛盾就来了 —— 她要去欧洲录专辑,他想在家琢磨《宰相刘罗锅》的剧本。 “和珅这角色,得演出骨子里的精”,他对着镜子比划,成方圆收拾行李的声音却像打鼓,“我这趟要和帕瓦罗蒂的团队合作,机会难得”。 2001 年离婚那天,她送他一张自己签名的专辑,扉页写着 “各自精彩”,他在上面回了句 “江湖再见”。 之后的五年,他把精力全砸在工作上,《王刚讲故事》里,他讲别人的悲欢;《天下收藏》里,他鉴别人的珍宝。 直到 2005 年冬天,朋友给他发了个大提琴演奏会的视频,屏幕里的郑艳东穿着黑丝绒长裙,拉着《天鹅》,琴弓在弦上滑过,像在湖面划水。“这是军艺的郑教授,17 岁拿过全国第一”,朋友说。 他托人要了张票,坐在剧场后排,演出结束,他在后台等她,手里攥着本 1980 年版的《大提琴教程》—— 那是他早年间逛旧书摊买的,一直没舍得扔。 “郑老师,您刚才那段泛音,处理得比教程里还好”,他递过书,手心直冒汗。 郑艳东翻着书页,忽然笑了,“这书我上大学时也用过,笔记比您这还乱”。 一来二去,两人熟了,他知道她教的学生里,有三个进了国家交响乐团;她知道他藏着 1986 年主持春晚的台本,上面有赵忠祥的签名。 2006 年领证那天,她带他去军艺的琴房,指着墙上的合照,“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现在都成角儿了”。 新婚夜,他看着她整理琴谱,忽然说:“我这岁数,怕是陪不了孩子长大,咱丁克吧。” 郑艳东没抬头,在《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谱子上画了个圈,“我学生说,丁克也能把日子过成协奏曲”。 可命运偏要加段 “华彩”。2007 年夏天,郑艳东拿着孕检单回来,他正在给《天下收藏》写脚本,笔在纸上戳出个洞。 那天他翻出所有关于高龄产妇的书,在 “注意事项” 那页夹了片银杏叶 —— 那是早上在军艺校园捡的,郑艳东说秋天的银杏叶,像大提琴的音符。 2008 年儿子出生,他给孩子起小名叫 “乐乐”,取 “乐在其中” 的意思。 出院那天,他抱着襁褓,郑艳东挽着他的胳膊,忽然说:“你看,咱们这协奏曲,加了个小音符。” 如今乐乐上了初中,会拉《小星星》给爷爷听。王刚的书房里,新添了个玻璃柜,里面摆着杜小娟当年的报幕词手稿、成方圆的演唱会门票、郑艳东的大提琴松香。 有回乐乐问:“爷爷,这些都是宝贝吗?” 他摸着孩子的头说:“是啊,都是过日子磨出来的光。” 就像李双江和梦鸽,年龄差虽大,却把日子过成了合唱。 王刚这一路,从独唱到重唱,最后才懂,最好的旋律,从来不是飙高音,而是有人愿意陪你慢慢哼。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98年一夜,王刚借着酒劲走进成方圆的房间,向她又一次提出要求,没想到成方圆又
语蓉聊武器
2025-07-24 11:57: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