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出事”的校长多是农村的。
校长是“一把手”。小编了解,特别是本地区域被查处的校长,大多集中在农村。
而城区大校长,基本能安全“着陆”。
这是啥原因呢?
这些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投入巨大。农村学校校长的权力也在“膨胀”。
由于乡村学校或是偏远的原因,校长感觉“山高皇帝远”,他们可以利用“灰色地带”隐蔽自己的“腐败”。
另外乡村校长形成“家长式管理”风气。“一把手”就是一个人说的算,党组织监督乏力。
乡村校长往往与乡镇干部“勾结”,利益输送是“家常便饭”。
乡村校长的“腐败”主要集中在套取财政项目的拨款。如基本建设,食堂管理,健康保健,保险,特殊资金等。
本人解除一个乡村校长。他把操场画出一个区域,建造了一个大大的花园。这个事情不能说不应该,改善学校环境这是办实事。问题在于,所有基建项目都是由校长亲自策划的。
乡村学校一般有住校生与食堂。这一块基本成了校长的“摇钱树”。
大吃大喝是常事。 说心里话,校长也无奈。比如上级来检查,检查团得吃饭,去哪里吃呀?过去可以去饭店,现在在食堂。
食堂谁给钱。检查团吃饭自掏腰包吗?说是食堂,那也是食堂的“小灶”。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人说,在食堂吃饭是“工作餐”。那是小事。或许背后或许还有“土特产”的大事。
乡村校长得罪不起“检查团”。这钱从哪来,于是做“假账”。做多了,就成了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
乡村校长不是不懂法,而是不得已。要不这个校长干不了。
有人说,那不都是有问题吗?对。而纪委查处的,是挑挑拣拣的抓典型。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