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被关在“白公馆”的他,穿着

尔说娱乐 2025-07-24 13:05:27

这是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当时,被关在“白公馆”的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手扶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重庆歌乐山脚下,白公馆警卫室的水泥地被凿开时,泥土里露出一只紧握的小手。 八岁的宋振中——人们叫他小萝卜头——躺在父母遗体中间,腐烂的指骨死死攥着半截铅笔。 这天是1949年11月27日,距离新中国成立只剩二十四天。 挖出遗体的解放军战士看到铅笔那刻,全都红了眼眶。 1941年寒冬,八个月大的婴儿随父母关进这座人间地狱。 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母亲徐林侠是妇女救国会骨干。 特务把一家三口扔进终年不见阳光的牢房,每天只给碗发霉的糙米饭。 婴儿饿得日夜啼哭,母亲干瘪的乳房挤不出一滴奶水。 六年过去,本该上学的孩子瘦得像根豆芽,细胳膊细腿顶着大脑袋,难友们心酸地喊他"小萝卜头"。 牢房铁窗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唯一窗口。 有回看守举着水果糖逗他: "叫声阿姨就给你。" 小萝卜头盯着琥珀色的糖块咽口水,突然大喊:"你是特务!"换来顿毒打。 夜里他摸着母亲脸上的泪痕问: "糖是啥滋味?" 徐林侠把指头伸进儿子嘴里:"甜的,像太阳晒过的井水。" 1947年春天,监狱爆发绝食抗议。 大人们饿得站不稳,只为给小萝卜头争个读书机会。 特务头子最终松口: "小崽子能翻出什么浪!" 父亲把树枝削成笔,母亲拆开棉袄掏出棉絮,烧成灰兑水当墨。 政治犯黄显声将军省下草纸订成本子,第一课教他写"光明"。 半截铅笔是老师送的宝贝。 小萝卜头只在抄课文时舍得用,平时仍用树枝在沙地上练字。 他学得快,半年能背三十多首诗,还跟俄语老师学会骂特务的脏话。 有次他画了幅画:铁窗外飞着麻雀,太阳长着妈妈的脸。 这张画在牢房间秘密传递,成了难友们的精神火种。 孩子瘦小的身子竟成关键纽带。 男女牢房不许走动,只有他能钻过铁栅送消息。 疯老头韩子栋装疯卖傻三年,终于绘成监狱地形图。1 948年端午,纸条缝进小萝卜头衣襟: "交给扫地的疯子。" 他蹦跳着穿过院子,哼歌掩护心跳。 当韩子栋借着扫地掩护逃出魔窟,孩子还不懂自己完成了多重要的任务。 最后的时刻来得突然。 1949年9月6日,特务把全家押到警卫室。 父亲被匕首捅倒时,母亲捂住儿子的眼。 徐林侠跪地哀求: "放孩子去讨饭吧!" 特务的刀却捅进孩子后背。 母亲扑向刀尖的瞬间,小萝卜头把铅笔塞进嘴里咬住——这是老师教的藏东西法子。 一家三口的血浸透泥土,特务浇上水泥时,那截铅笔正硌在孩子乳牙间。 重庆解放后,二姐宋振西在遗物里找到弟弟的练习本。 歪扭的字迹抄着裴多菲的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950年,她的回忆录《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被印进全国课本。 如今歌乐山烈士陵园展柜里,铅笔头与生锈的铁窗条并排放着。 讲解员总指着玻璃说: "看,自由的笔尖刺破了黑暗。" 当年亲历大屠杀的幸存者回忆,清理现场时最揪心的是那支笔。 孩子的手指已经僵硬,战士含着泪才掰开。 水泥地下埋着的何止尸骨,更是一个民族最疼痛的童年。 八岁的小烈士没见过糖果,没穿过新鞋,却用半截铅笔,在历史的黑夜里划出过星光。 主要信源:(新华网——缅怀共和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牺牲时还未满9岁)

0 阅读:4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