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见面30分钟就谈崩,俄方代表当场表态,普京不是想见就能见。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战火未息,谈判不断。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最新一轮谈判仅仅持续了30分钟便草草收场,不仅毫无实质成果,反而加深了彼此的敌意和误解。 俄方代表当场冷峻表态:“普京不是泽连斯基想见就能见的”,这一句话不仅揭示了当前俄乌关系的僵局,更将这场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推向了新的高潮。 这场被称作“第三轮”的谈判,于当地时间7月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谈判于莫斯科时间晚8点38分开始,9点16分便发布了通报,仅维持了短短38分钟,这与前两轮动辄一两个小时的谈判时长相比,显得异常诡异和仓促。 双方代表甚至尚未进入实质性内容,就以“各说各话”草草散场,表明分歧之大,已无共识可谈。 回顾此前的谈判历程,不难发现,俄乌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充满火药味。早在5月和6月的前两轮谈判中,尽管时间更长,但成果同样有限。第二轮谈判虽然促成了战俘交换和人道主义协议的履行,但在核心议题上始终寸步难行。 这一次,除了再次确认交换1200名战俘、归还3000具乌军遗体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 俄方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在会后明确表示,战俘交换、人道协作等事务今后将在线上设立三个工作组继续推进。这无疑是对线下谈判效率的否定,也揭示出俄乌双方在核心政治议题上的谈判意愿已降至冰点。 俄方还建议设立一个24至48小时的短期停火窗口,用于撤离伤员和收殓遗体。但这一人道主义提议,却未能获得乌方的回应。 乌方代表乌梅罗夫只是含糊表示“会考虑”,并未正面接招。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禁让人质疑乌方是否真有推动和平的实际意愿,或只是为争取西方援助而做出的姿态。 而谈判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乌方再次提出希望在8月底前举行俄乌首脑会晤。泽连斯基更在当天晚间的讲话中称,土耳其的谈判是“为首脑会晤做准备”。他强调,乌方寻求的是“全面、无条件的停火”,并希望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下,推动与普京的直接对话,借此打开局面。 但俄方的回应堪称“当头棒喝”。梅金斯基冷冷指出:首脑会晤不是讨论协议的场所,而是签署协议的终点。 换言之,在协议未达成前,普京绝不会现身。“如果只是重新讨论所有内容,那毫无意义。”他还反问媒体:“明白吗?”这一番话,既是对泽连斯基的公开否定,也清楚传递出俄方的底线与强硬。 俄方的态度非常明确,若想见到普京,乌克兰必须全面接受俄方提出的所有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乌军撤出东部四地、承诺不加入北约、承认现有控制区为俄领土。而这些条件,显然是乌克兰当前难以接受的。 更令人玩味的是,俄乌本轮谈判的背景充满火药味。就在会谈前几天,乌军发动了代号为“蛛网”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目标直指莫斯科多个重要设施。本周一,乌军更是出动上百架无人机发动新一轮袭击。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显然让俄方极为不满,也让谈判氛围趋于恶化。 而俄方也没有坐以待毙,反手即对乌克兰敖德萨实施大规模无人机反击,并打击了切尔尼戈夫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乌军仓库、防空设施等后勤目标。边打边谈、以战促谈,成为俄方当前的核心策略。 这不仅是对乌方的威慑,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强烈信号:俄罗斯依然牢牢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曾扬言:“若俄罗斯50天内无法与乌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加征更严厉关税”。俄方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点,对此置若罔闻。普京政府显然已做好面对西方更严厉制裁的准备,并不急于达成任何短期协议。 特朗普曾在第一轮谈判前后异常活跃,不仅频频发帖,还试图亲自介入土耳其的调解。但到了第三轮,他却仿佛“人间蒸发”,毫无声响。 有评论认为,俄方参与早期谈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抚”特朗普的情绪。而如今看来,连特朗普都对这场“无效谈判”失去了兴趣,俄乌谈判的政治意义已大打折扣。 从中国的角度看,俄乌冲突的持续对全球经济尤其是能源、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始终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全球稳定。当前局势下,中国理应继续发挥中立、负责任的大国作用,推动局势降温,避免局部冲突演变为全球性灾难。 俄乌见面30分钟就谈崩,不仅凸显了谈判诚意的巨大鸿沟,更折射出两国间信任的彻底崩塌。未来如何发展,或将取决于战场的变局与西方援助的变化。普京不是想见就能见,泽连斯基也不是等一等就能等来和平。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注定还将继续上演。 信息来源: [1]俄乌这次为什么没谈成?|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没有人会与“恐怖分子”谈判!普京明确:俄方拒绝乌方至少30天停火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
乌克兰人愤怒了。俄乌谈判桌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一句话直接把舆论掀了个底朝
【126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