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39岁女总理上台,誓言要和俄罗斯打到底

古月晓闲 2025-07-24 15:06:28

——·前言·——

2025年7月1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以262票的压倒性支持,通过了对39岁女政治家的任命:尤利娅·斯维里登科担任新一任总理,接替辞职的什米哈尔。这一任命在短短72小时内完成,创下了乌克兰战时政府更替的历史纪录,标志着乌克兰在不断变化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中进入了新的篇章。

——·39岁女将临危受命·——

这次迅速的“政治闪电战”背后,正是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后的深重危机:俄军的阵地逼近哈尔科夫,仅40公里的距离,西方援助的落实屡屡出问题,国内经济也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斯维里登科的上任,无疑是国家在多重压力下进行的一次大胆调整。

作为一位经济学家,斯维里登科在担任基辅国立经贸大学毕业后,积累了丰富的政府管理经验。2021年,她出任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期间不仅成功组织了战区内772家企业的迁移,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从而保住了国家工业基础,还在复杂的局势中力挽狂澜。特别是在2023年,她借助与美国的锂矿开采协议筹集到了15亿美元的军费,为乌克兰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她的努力让乌克兰在战争中依旧呈现出经济的逆势增长:2023年GDP增长了5.3%,2024年继续保持正增长,被誉为“乌克兰的经济稳定器”。

这次政府调整也可谓是自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前总理什米哈尔转任国防部长,原经济部副部长索博列夫被委任为新组建的经济、环境与农业部部长,能源部长与司法部长的职务互换。泽连斯基总统在议会现场发出明确的指令:在半年内将乌克兰军队的装备国产化率由40%提高至50%。这种由经济专家主导、军事领导配合的组合凸显了乌克兰在战时压力下所作的战略调整。

——·对抗到底的誓言·——

斯维里登科上任的第一天便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的三项计划,每一项都直指乌克兰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她的第一项计划聚焦在解决后勤困境上。针对乌军长期存在的炮弹审批延误问题,通常需要45天的审批时间,她决定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审批时限缩短至72小时。同时,她还积极寻求德国企业投资哈尔科夫的坦克制造厂,力图在短时间内将装甲车的月产量增加三倍。

第二项计划则着眼于资源的高效调配。她将经济部和能源部合并,并要求第聂伯河水电站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运作,确保能源的持续供应。同时,矿工的工资提升至战前的三倍,确保锂矿、铁矿等战略资源能够优先供应给兵工厂。

最后,第三项计划则是针对技术突破的战略。她提出,利用扎波罗热的锂矿资源与美国合作,交换“海马斯”火箭炮的技术,并在基辅建立无人机创新园,吸引60家企业共同研发应对俄军电子设备的反制技术。

这些措施看似激烈,实则透露出乌克兰在当前困境中的无奈选择:2025年的政府预算中,几乎一半的资金都被投入到战争当中,教育和医疗经费严重缩水,导致约500万人只能依靠紧急粮食救助度日。面对外界质疑,斯维里登科只能用数字来回应:2024年企业私有化后,税收增长了37%,这一部分收入帮助了20万退役军人的家庭。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新内阁决定将政府部门从原来的22个精简到17个,裁减了冗余人员,并设立了直接向总统负责的“军备总局”。

这一系列的举措引发了俄罗斯的迅速回应。就在斯维里登科就职的次日,俄军便在顿涅茨克地区发起了新一轮攻势,意图通过加大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做出妥协。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与傀儡政府谈判”,暗示不会承认斯维里登科的政权,并加大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力度,以削弱其战争能力。

——·国际回响与中国立场·——

斯维里登科的强硬立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连锁反应。欧盟承诺的830亿欧元援助中,210亿被指定用于与军工企业的合作,但资金何时到位、如何使用仍然未见明确答复。

在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通过威胁“若50天内不停止敌对行动,就将征收45%的关税”,迫使乌克兰派遣矿产协议的主谈判官出任驻美大使。这种“援助换资源”的模式,不仅让乌克兰获得了先进技术的支持,却也让其面临着失去部分经济主权的风险。

中国作为乌克兰的重要合作伙伴,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中乌之间的合作项目,如中吉乌铁路、布卡光伏电站等,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中亚的战略布局。2025年7月18日竣工的布卡263兆瓦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5.4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既缓解了乌克兰的电力紧张,也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树立了典范。

然而,斯维里登科的战时经济政策,可能导致一些合作项目的进度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资源调配的项目。

尽管中国外交部没有对斯维里登科的上任发表具体评论,但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冲突,并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对中乌合作稳定性的深远关注。中国的外交策略,既反映了中乌之间传统友谊的珍视,也显示了对当前地缘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

0 阅读: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