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这个名字在许多抗日影视作品中都频繁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冈村宁次曾担任华北的最高司令官,他的统治给整个华北地区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后来的他还成为了总司令官,堪称亲手沾染了无数中国人民的鲜血。然而,鲜有人知道的是,在我国民国时期,有四位重量级人物都曾是冈村宁次的学生,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其中,三位大军阀以及一位蒋介石的亲信,深刻影响了民国历史的发展。
1904年,冈村宁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迈出了军人之路的第一步。三年后,他再次回到母校,这一次他担任了中国留学生队的中尉队长。特别是在那时,许多清朝的学生选择到日本留学,日方为了专门照顾这些留学生,特意开设了针对清朝学生的学堂,而冈村宁次在这里担任队长,直到1907年。他的责任是管理这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带领他们走向未来的学习生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总共带了156名学生,其中四人后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这些人各自为民国历史书写了不同的篇章。
何应钦
首先要提到的是何应钦。1909年,何应钦来到日本留学,刚好遇到冈村宁次担任队长的时期。在日本留学期间,何应钦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反清的革命斗争。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贵州、云南的官职,并因蒋介石的提携进入黄埔军校,在那里逐渐崭露头角。在北伐战争之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1934年,他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在抗日战争期间,何应钦曾担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等重要职务,几乎一直处于政府的二号人物位置。蒋介石在败退台湾后,何应钦也随之进入了闲职,但不可否认的是,何应钦在民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阎锡山
接下来是阎锡山,他在日本的留学经历起步较早。1903年,阎锡山便开始赴日求学,一直到1909年才归国。在他留学期间,冈村宁次同样是他的老师。阎锡山早年参与了武昌起义,随即便投身山西的战斗,并在起义中亲手杀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了军政府,最终自封为山西都督。阎锡山在民国时期始终处于左右摇摆的位置,既与袁世凯保持过合作关系,又与孙中山有所接触,最终通过不断的权谋斗争,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虽然在部分地区受到了日军的侵占,但抗战胜利后,他迅速回到山西并重新掌握了政权。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阎锡山也曾与其一同前往台湾,然而由于后来未能成功夺权,晚年始终处于虚职状态。
孙传芳
再来看孙传芳,1908年,他也曾在日本留学,和冈村宁次的第二任队长身份恰好重合。在清朝时期,孙传芳曾在北洋政府军中担任重要职务,担任过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务,手握重兵,军权滔天。到了1925年,孙传芳联合多个地方军阀起义,成功驱逐了苏皖等地的奉系军阀,并宣布成立了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北伐战争时,孙传芳成为了三个主要军阀之一,与蒋介石争斗。在北伐胜利后,他的势力逐渐衰退。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定居天津,虽然冈村宁次多次尝试拉拢他,但始终被拒绝。最终,孙传芳于1935年在一次刺杀事件中丧命。
李烈钧
最后提到的是李烈钧。他在1908年从日本留学归来,时间上和孙传芳几乎一致。武昌起义爆发后,李烈钧为北洋海陆军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亲自推举并担任了江西海陆军总司令。李烈钧为人严谨,对下属要求严格,因此成为了江西的都督。李烈钧在袁世凯称帝时坚决反对,后来多次参与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以说在所有的军阀中,他相对较为支持孙中山。孙中山去世后,李烈钧便开始与国民党产生冲突。北伐胜利后,他被调离江西,之后在1928年左右担任了虚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提出抗日建议,并于194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