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侍者当着你的面打开3元罐装可乐,倒进玻璃杯标价50元时,你买的不是饮料,是黄浦

小峰聊社会 2025-07-24 17:48:03

当侍者当着你的面打开3元罐装可乐,倒进玻璃杯标价50元时,你买的不是饮料,是黄浦江畔的"尊贵体验税"。这场发生在上海和平饭店的定价争议,撕开了中产消费最隐秘的痛点:我们究竟在为品质付费,还是在为"被收割的优越感"买单?

据媒体报道,7月2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揭露了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在沪上老牌五星级酒店和平饭店,一杯看似“奢华”的可乐,其本质竟是随处可见的罐装饮品。酒店方面回应称,店内可乐、雪碧等均标价50元,依云矿泉水90元,且若自带酒水,需支付高达300元的开瓶费。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此则表示,只要明码标价且消费者自愿购买,商家享有自主定价权,属于合法行为。

官方回应看似合理合法,但网友的集体“下头”情绪却溢于言表。这不只是一笔50元的消费,而是一种认知被冒犯的不适。消费者并非消费不起,真正的痛点在于,当那罐印着“可口可乐”字样的金属罐在眼前被打开时,所有关于“高级定制”、“专属服务”的想象瞬间崩塌。它不是特调饮品,也不是稀有进口,仅仅是将3元商品换了个场景,就堂而皇之地身价暴涨16倍。这让消费者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一直在为一种“精心包装起来的普通”买单,这种被“当面揭穿”的尴尬与无奈,远比花钱本身更让人难以接受。

诚然,高端酒店的服务、环境、品牌溢价都是成本,也是消费者支付的一部分。在和平饭店那样庄重考究的环境中,坐拥黄浦江畔的绝佳视野,享受穿西装侍者的得体服务,这层“氛围感”本身就具备价值。但当核心产品与包装严重脱节,且这种脱节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时,便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这不仅让人们反思,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曾不自觉地为许多“没有明码标价的身份费”或“虚假尊贵感”买单?这种对常识的挑战,对消费者信任的透支,无疑是更深层次的“刺痛”。

50元的可乐事件,表面上是定价争议,实则是对高消费场所“价值构建”的拷问。它提醒商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供与其定价相符的真实价值与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地段和名头来“宰客”。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更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擦亮双眼,审视每一次消费背后的真正价值,勇敢地对那些“不值”说不。毕竟,消费的底线,不该是钱包的厚度,而是内心常识的天平。

目前事件持续发酵,但和平饭店尚未调整争议定价。这记警钟提醒所有消费者:在为"尊贵感"刷卡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杯可乐里,有多少是喝进肚子里的糖水,有多少是浇灌商家傲慢的养料?当"明码标价"变成"明码收割",或许我们更该学会对过度溢价说:"这不值!"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万物工场

万物工场

3
2025-07-25 00:18

我感觉一点都不贵,因为他们不坑穷人![开怀大笑]

猜你喜欢

小峰聊社会

小峰聊社会

品不同人生,看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