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疫情爆发前,大概是临近春节的时候吧,我接到过一家公关公司的电话,邀请我参加一个AEB的解读活动,说是字节跳动的活动,后来说是懂车帝的测评。当时因为全国疫情的状态不稳定,加上临近春节活动比较多,我就没有参加这个活动。然后过了好几个月后才看到了DCD的测评活动,很有意思,也很遗憾当时没应邀参加。
然后DCD做了很多活动,但是后来我觉得在背靠背对比品牌这块做的有点过火,然后到了冬测的时候应该是对DCD打击最大的那次,就是插混车型的里程测试以及一开始怠速半小时的那个事情。然后就是体现出测试规范一致性与名称的一致性的问题。
当时大家讨论下来应该建议集中在两个:1. 建议DCD弱化结果发布时候的锐化品牌背靠背的行为,专注在测试本身。因为DCD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媒体。让品牌A和品牌B背靠背是流量玩法,平台应该是让想要买品牌A的用户了解品牌A的具体表现,优势与短板。所以那个时候DCD特别强调某品牌怎么这么弱,或者怎么这么不如另一个竞品,其实大可不必。2. 就是测试标准一致性标准化。其实我和很多人不太一样的观点是,我是支持第三方媒体极限测试的,但是前提是一致性一定要高而且用的器材专业。
后来DCD也没回应太多,但是与此同时QCZJ,YC等都开始做横评,也算是分了一部分的蛋糕吧。
我和DCD此后就没有任何交集,但是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DCD在提升测试标准性方做了很多的准备,国内的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还有试验场以及主机厂等都去聊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和测试规范的参考。
所以我觉得这次DCD的测评就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翻身战,我其实不太建议一些博主现在就贸然攻击DCD的测试标准,还是先考虑一下,形成比较成熟的链路。DCD至少在准备上我相信是武装到牙齿的。就好像上午我们讨论的AES介入然后打断,DCD是不是在设计测试条件的时候卡了bug,那我只能说,以我从外围故事的了解来说,就算是卡BUG也是专门研究过专门卡的BUG,都是“设计”好的。这里的“设计”的意思是深入研究过布局的的意思。
那么有些品牌粉丝质疑说这个差异太大了之类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我对于过去两年过度营销高速AEB,仅1年来过度营销AES是非常反感的。
第一层的反感来自于作秀,有一些特别高速的AEB所谓的测试后显示某种方案的断崖式优势,往往是第三方和品牌方提前预训练过的结果。这些往往是在主动安全干扰比较多防误触的区域里面,然后挑了几个场景,基于目前的辅助驾驶系统算法做了强化学习,成绩特别好。然后大家开始卷这个,你就会发现不同的第三方平台的成绩差异会很大,简单的来说就是考超纲的题目,谁提前对过小抄谁就能过。
就是我感觉有两年整个主动安全的研究方向就是要么你主动作秀,要么你被人带着玩,研发节奏我就绝对不正常。
第二层的方案来自于我没看到安全逻辑先行,或者先进企业可能还没到可以为行业制定标准,建设行业安全规范策略的阶段,但是各种抢夺方向盘的新功能层出不穷。
我们就以刹车为例,其实在我们讨论特斯拉刹车门的时候,我们就看到现在的刹车这件事情,已经没有那么简单纯粹了。人的刹车踏板操作、动能回收、驾驶辅助系统的刹车策略和包含AEB在内的主动安全系统,多方共同影响一个电控的刹车策略。AEB是一个T0级的安全操作,就是可以直接打断车辆其他所有操作直接就给你刹下来的操作。我倒不是说传统的策略有多好,而是说传统的AEB策略其实经过了非常多的磨合与平衡,它的目的不是100%触发AEB,而是力图确保100%不要误触发,以及确定要触发后100%第一时间使能。
所以原则来说,我的看法是不应该有策略绕过AEB,不变道,只刹停的AEB应该是压倒性的优先。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要承认的是,我对主动安全的理解比较陈旧,尤其是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AEB等主动安全策略纳入到了智能辅助驾驶的策略架构之中,很多人也和我解释过会更好之类的。但是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我并没有看到一个比较好的,经过充分的场景模拟与试验场测试,还有精心设计的DOE测试支撑的一个比较成熟策略或者标准来规范这种干预策略。
我理解这需要时间,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在驾驶责任还是由驾驶员负责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AES这种,将决定用户生存机会的选择决策让机器算法决定的事情本身,是否应当由用户自己来决定。
就是我上一篇微博的本意,就是我觉得目前法规应该强制AES可以关闭。我就会选择关闭。
我在强调一遍,我不反对AEB等主动安全策略。我认为他们是对我驾驶行为的一种补充和添加,但是只要驾驶的责任在我身上的L2阶段,我个人从主观上不认为 AES这种算法直接决定抢夺我方向盘换道,并且干预我的车AEB介入的功能,是我需要的。
我其实完全支持一些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的朋友表明的eAES的价值,我也完全认可对其研究的必要性。但是我觉得这类技术我个人应该有决定权,然后我认为它更应该出现在L4级以上。
说的比较多,比较乱,但这是我个人非常真实的看法,完全是我个人主观的看法。在强调一遍,我不是智驾的专家,我在智驾领域的知识只能说作为创新委员会的专家参与这个领域的一些课题学习和报告审阅,也有幸定期会听一些专家给我脑子里塞知识,然后我自己理解自己消化,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